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及其实现方式的任务书.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及其实现方式的任务书.docx

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及其实现方式的任务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及其实现方式的任务书任务书:1.阐述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2.分析《纪泰山铭》中呈现的实现道德教育的方式。3.探讨如何利用唐《纪泰山铭》的教育意义,推进现代道德教育。要求:1.文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重点突出。2.论述观点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3.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进行探究。4.文献综合运用,引用资料正确。5.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参考答案:唐代以来,悬于崖壁上的摩崖石刻,以其独特的厚重感,深刻地承载了历史文脉和人文符号。《纪泰山铭》就是唐代摩崖石刻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其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更得到了广泛认可。从内容上看,《纪泰山铭》主要表现出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蕴含的道德哲理具有极高的价值,对后人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铭文中“天下之大,无所不包,山之高者,必以千里论,水之涵者,必以百川论……”充分体现了古人尊崇自然,探索自然、融合自然的精神,和谐与大道共生,致我平等于天地的思想深刻,昭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观念。此外,铭文中“至人无贵贱,性命平等,天地之运行,悉皆无差”这句话,深入诠释了人类平等共存的思想,展示出了崇高的人性价值观。同时,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中呈现的实现道德教育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深思。铭文本身就是一种载体,它作为一种持久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道德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摩崖石刻刻制所需材料和制作手段十分繁琐,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大量投入,这正是对那个时代人民保持高尚品德的极大鼓舞和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在当代,我们也可以借鉴唐代《纪泰山铭》的实现方式,推进现代道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用现代的电子数字媒体形式传承道德,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载体传播道德教育知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实现融合发展。通过建立丰富多样、深入生活的道德教育平台,与各行各业的人员相结合,构建起一个全民性道德教育网络,推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总之,《纪泰山铭》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应当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扎根,并通过各种载体进一步升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缔造一个和谐、和美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