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X 页数:102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讲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pptx

第讲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来,进出口额2010年比入世初的2001年增长5倍,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中心,并形成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经济模式。但在入世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也正面临着六大挑战。首先,入世之初,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而今正步入重化工时代,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劳工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依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扩大出口规模的开放道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与入世之初相比,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不仅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加剧,而且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升值压力攀升,出口收益率收窄。再次,入世之初,中国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刚刚消失,而今出现了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且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双过剩”,利用外资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在-----,90年代转移到----。入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向------转移。而今,区域开放重心正快速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地转移。这使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必须面对三大课题:一是如何避免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占gdp12%左右的珠三角地区因区域开放重心转移而出现投资撤离、增速放慢、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衰落。二是环渤海地区作为新的区域开放重心,同时也是中国重化工产业的摇篮,这一区域内密集分布着装备制造业、军事国防工业、钢铁、能源等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如何在开放中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成为必须考量的课题。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和边境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如何在开放重心内移中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成为重要的课题。入世之初,中国一方面沿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在扩大和深化产业开放中,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制造业大转移的契机,大胆承接境外制造业转移出来的生产能力,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带动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产业重心。1而今,制造业的全球分工体系已经确立,------等东亚国家作为零部件主要供应商,---作为加工组装基地,-----作为技术研发、设计和最终产品需求市场,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服务业的开放和承接全球服务业务转移,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产业重点。而中国相对脆弱的服务业以及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都在考验着新一轮的开放。虽然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理论上进口产品价格可以下降,但是,由于中国进口需求规模扩大,进口依存度高,中国成为许多大宗产品(如矿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出口商会利用中国进口扩大的机会和寡头垄断地位提高价格,导致人民币升值下进口产品价格不跌反涨,而进口投资品价格上涨,会增加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在经济增长率持续走高、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能源、原材料、矿产品、水资源等的需求越来越多,资源压力日益凸显,导致资源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并传导到下游的加工制造业领域,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也出现上涨趋势。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代,不仅资源类产品需求扩大推动其价格上涨,而且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谋求征收碳排放税,祭起新贸易保护大旗。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现实的政策选择。企业的环保投入增大,成本上升。另外,为了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必须提高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使企业的劳工成本上升。总之,在资产价格、出口成本、大宗进口产品、资源类产品、环境成本、劳工成本全面上涨趋势下,较长时期内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觑。1.调结构与保增长的矛盾在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必然放慢,而培植新兴产能,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而要保增长,就会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2.调结构与降失业的矛盾在调结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中,原有的就业可能沦为失业,而要保就业,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就可能受阻。3.扩内需与低工资的矛盾。收入水平和未来预期决定着最终消费需求的规模,要扩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又遇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制约,而要提高工资水平,又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投资欲望和投资需求。4.扩内需与分配不合理的矛盾。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而改变现存的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又触及财政、企业和高收入阶层的利益,并非易事。5.涨工资与稳外需的矛盾。提高劳工收入水平,增加工人工资,则企业成本上涨,降低出口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