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件.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7.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件.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从而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赠送以下课件看着下面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寓言成语:自相矛盾第一课时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fú识字方法词语解释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整体感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读完课文后,你来说一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一、根据读音写汉字。二、文学知识。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内容,一起感受寓言的奇妙世界吧!你能结合课文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吗?卖一起解句意。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一起解句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分小组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目瞪口呆词语积累(有“自”字的成语)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主题概括对牛弹琴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三、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