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课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解释了解诗意。)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诵。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3、简介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húnjiǔmù魂酒牧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5)师生交流。(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借问:请问。遥指:远远地指着。(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体会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