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教育联结理念启发论文幼儿教育联结理念启发论文一、联结理论对幼儿学习目标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使某一刺激与某一特定反应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力量得以巩固的过程。[1]学习就是要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固定联结,即幼儿的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学习情境中的学习材料和条件等刺激物与幼儿对学习情境做出期望反应的联结,并在不断的强化练习中使建立的联结恒定化。由此可见,幼儿学习具有三重目标:幼儿对学习刺激,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情境、学习材料等通过反复尝试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是幼儿学习的初级目标;幼儿通过练习强化和结果强化熟练掌握学习刺激与行为反应的联结是幼儿学习的中级目标;幼儿将已经固定化了的联结应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实现顺利迁移是幼儿学习的最高目标。二、联结理论对幼儿教学原则的启示(一)教学要预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在饿猫实验中,桑代克为了观察和研究饿猫的学习行为,预先为其提供了一个能够不断尝试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设有打开门闩装置的谜箱就是饿猫形成S-R学习联结的特定环境。只有事先设定好了问题的情境,学习者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试误获得学习。在幼儿教学中,也要强调教学情境预设的重要性。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给幼儿提供了学习的可能性,并使幼儿在这种可能学习中逐步走向必然,完成正确的行为选择和学习的联结。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在学习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预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促进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教学过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2]这个过程虽然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但是也需要相关因素的满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桑代克提出:学习过程是由动机、问题、试探、偶然成功、淘汰与选择、整合与协调这六个阶段先后构成的。相应地,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学习的先后次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教学活动。教学伊始,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为幼儿提供有障碍的问题情境。幼儿对问题充满好奇,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才会自愿地进行不断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偶然做出成功的行为。一旦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如反复练习,来巩固幼儿学习的不稳定性,强化幼儿学习的结果,最终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使幼儿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三)教学结果是可以通过幼儿的不断尝试得到的在饿猫试验中,可以打开门闩的装置是预设的。桑代克为饿猫提供了一个可能且必然的结果。因为在饿猫不断尝试中,它最终会试探出这个装置的功能,从而建立学习。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所预设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的内容应该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多次尝试中最终可以达到成功的反应和行为,即教学结果是幼儿通过努力试误可以最终实现的。良好结果的出现还可以强化幼儿的学习行为。由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把教学结果的必然实现性作为首要条件来分析,确保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避免幼儿的习得性无助。三、联结理论对幼儿与教师角色的启示(一)幼儿的角色在桑代克预设的理想学习过程中,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幼儿是用动机推动行动的好奇者。动机是促进一个人进行学习的重要前提。在理想学习的最初阶段,幼儿扮演着好奇者的角色,用强烈的动机推动自己做出实际行动。只有幼儿对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真正扮演“我想知道,我就做!”的实际行动者。幼儿作为好奇者为其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和开端。其次,幼儿是心存问题的不断尝试者。理想学习的中间阶段,幼儿从好奇者转变为具体行为者,通过对自己意志力的挑战培育“我做了,失败了,但是我还是要继续做!”的不懈精神。不断尝试的结果就是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最后,幼儿是最终成功体验的获得者。正确答案的最终出现是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时刻。在理想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幼儿可以充分体会到“我做成功了!”的喜悦情感。此时,幼儿已经建立起了学习的联结,达到了预设的成功目标。理想结果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强化下一次的“联结”。(二)幼儿教师的角色在桑代克预设的理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是有意学习环境的预设者。教师是“桑代克实验谜箱”的设计者、提供者和安排者。在理想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学习的各种条件,有计划的设计学习情境,准备学习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其次,教师是观察者和适当引导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你做的时候,我看,你总是做不好,我就提示和指导你。”这在教学中段十分重要,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引导,幼儿能更快的建立学习、达到目标。最后,教师是提供诱惑的促成者。在理想教学的最后阶段,幼儿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应有的“联结”。为了加强联结,此时教师的教学强化是促进幼儿不断继续学习行为、巩固学习结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利用“我有好东西给你,但你要先做好”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