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行维修管理制度运行维修管理制度(精选3篇)运行维修管理制度篇11、根据劳动门有关规定,组织对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考核,做到持有操作证的才能上岗。2、根据劳动安全规程,制定各种维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制度。3、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在进行有危险的作业时值班负责人应亲自到场。4、对变配电,供热锅炉,电梯必须进行年度检查。5、对配电柜,锅炉的压力表,保险阀等必须定期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校验。6、重要机房如配电室,电梯机房应设警示牌,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7、水箱,机房,配电柜均应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8、应对员工进行急救和消防知识的教育和考核。9、建立事故处理制度。10、对外来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协议书。应在施工中进行检查监督,避免事故发生。11、避雷装置必须在雨季前进行测试检查,对锈蚀部分要敲铲上漆。运行维修管理制度篇2一、指导思想。通过制度的实施,应该达到如下目标:报修方便,维修及时;科学管理,责任到位;长效服务,师生满意。二、经费1.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本着适用、节约、高效的原则,学校每年下达日常维修经费,按实际发生的维修维护工作量支付维修经费。2.日常维修经费采取严格控制使用的办法,合理支配所使用管理的公用房、教室、学生宿舍区域、图书馆、实验室及行政办公楼,基础设施等日常维修经费。三、日常维修维护项目范围1.是指两个校区构筑物、基础设施的日常维修维护的`零星维修维护项目(造价在20__元以下由日常维修经费支付,20__元以上的尽量从学校专项维修经费支付)。2.具体日常零星维修范围:(1)房屋的重要结构部位、墙体、墙面、天棚的维修、粉刷;(2)地面裂缝,破损地砖、墙面砖的修补,道路路面修补;(3)地线排污管网、化粪池的疏通、堵漏;(4)校区所有木铁门、铁窗、铁栏杆、门锁、室内水电、窗玻璃的修配;3.其它应急抢修,如台风应急抢修、防洪应急抢修等。四、申报和审批程序1.全校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维修维护,由维修中心的维修巡查人员对校园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如发现有需要进行维修的地方须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处领导,经处批准后由维修中心安排实施。2.学院各系、部、各职能部门所使用管理的公用房、图书馆、实验室及办公室等的日常维修维护,由各单位填报报修单后由维修中心安排实施。3.基础公共设施、公共教室的日常维修维护,由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统一申报后由维修中心安排实施。4.学生宿舍的日常零星维修维护,由学生公寓各物业管理中心自行安排实施。5.如遇应急抢修任务由维修中心请示后勤保障处和学校纪检监察室后组织抢修,后补办报批手续。五、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和验收1.维修中心接到各有关部门送来的报修单后,根据维修范围选派施工单位或有关维修人员,并通知领取报修单进行施工。施工单位或有关维修人员须按报修单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一般情况下应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难度较大的任务要在一周的期限内完成,施工队或有关维修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施工、热情服务,不影响师生员工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2.维修工作质量须符合本行业现行质量标准要求,且接受用户单位和维修中心的监督。3.日常维修维护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凡遇隐蔽工程必须经后勤保障处和学校纪检监察室人员现场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维修工作完毕,经维修中心或用户单位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维修验收表,并由用户单位签署。5.维修中心管理人员须认真负责,应及时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工作量。六、环境保护要求1.做到文明施工;2.建筑材料进场后应在维修区内整齐堆放;3.维修废料和垃圾要及时分类清理外运;4.按有关规定控制施工噪声和扬尘,夜间施工不得影响教学环境和他人休息;5.不得在校道、混凝土地台、草地等上面直接搅拌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污染环境的施工作业;6.维修完成时,必须彻底清运施工区内建筑垃圾,清运结束后方可竣工验收。七、结算方式1.学校日常维修维护项目,原则上由维修中心与施工队伍签署合同,分配工作。2.维修费用结算造价:按照省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和绿化工程综合定额执行。3.维修中心以季度为结算周期,要求各施工单位每季度末按通知单汇总进行结算,并由维修中心审核工程量,工程量在5000元以上的工程费用由监察审计室审核定案后,办理支付工程维修款。八、质量保修日常维修维护项目,质量保修期为1年。在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维修维护质量问题由基建办督促施工队伍负责重修,重修费用由施工队承担。九、维修维护安全工作基建办按照合同要求施工单位注意施工安全,做到安全第一、安全生产。在维修维护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概由施工单位负责。十、本制度自20xx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运行维修管理制度篇3为加强部门内部管理,细化班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以公司和部门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办法为基础,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