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众环境意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最近的30年,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问题引人瞩目,十几年前由天津市接连发生的水危机引发的紧急引黄和引滦工程,到北京的几次水危机;从改革开放诞生的沿海城市出现的缺水,到目前整个北方地区面临的缺水问题。这些情况向我们表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危及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大问题。国家如何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后代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一、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是指现在和将来一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1]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地球上膨胀的人口需要大量的淡水供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增加大量的淡水供应量。全球大约14亿立方公里的水量中,有97%以上是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海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约有77.2%存在于冰帽和冰川中,约22.4%的淡水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水中,仅剩很少一部分即0.35%存在于地表水中。世界水资源论坛曾发表公报警告我们: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0.007%,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仅2730立方米/(人·年),列世界第88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水资源有其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水资源利用的多样性。[3]深刻认识这些特性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生命起源于水环境中。水不仅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生存的必备要素,同时也是维持地球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介质和载体。水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组成地球生态系统和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说,水资源是一种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环境价值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于人类生存具有基础性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水资源无可比拟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使它成为现代各国水资源利用法的独立调整对象。我国早在20年前的1988年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立法部门对这部法律进行了修订。在我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4]必须遵守《水法》的规定。我国制定水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5]生态学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水,但在法学理论和立法体系中,海水资源及其环境一般不包括在水资源法的范围内,而是被列入海洋法或国际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淡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地球生态中的水,它来源于大气降水,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形式存在。水资源是一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它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我国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6]的指导思想。为了做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国家应当“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7]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否短缺,主要看该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是否协调。总体上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的短缺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状况,我国的水资源管理者要尽最大的努力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争取做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尽快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机制,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二、当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陆续颁布的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有关水资源的法律制度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是,长期以来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执法却难以准确到位,致使目前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水质污染加剧,水量日益减少,生态环境劣变”的状况可以说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一个缩影。追根溯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经济和环境价值认识不当,国民只注重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环境价值。澳大利亚学者阿勒克斯·加德纳在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把水资源使用区分为“环境用水和经济用水”[8]。这两种用水追求的正是水资源的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起支配作用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传统的环境价值观,它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自然资源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环境与资源都被当作所有权客体加以管理和利用。在我国,由于发展经济的压力,这种资源观念更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