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pdf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8卷第18期农业工程学报Vol.28No.182012年9月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Sep.2012215·土地整理工程·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1,21,2※1,21,2孔雪松,刘耀林,邓宣凯,罗媞(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2.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摘要: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与适宜性评价分级,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鱼岳镇与官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平原为主的鱼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明显高于以丘陵为主的官桥镇,鱼岳镇应以城镇化区为重点,官桥镇应以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向,通过不同分区间的空间整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合理引导与规划布局,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土地使用,分级,整治,村镇,农村居民点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2.18.031中图分类号:F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2)-18-0215-08孔雪松,刘耀林,邓宣凯,等.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15-222.KongXuesong,LiuYaolin,DengXuankai,etal.Suitabilityevaluationandconsolidationdivisionofruralresidentialareasinvillagesandtowns[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2,28(18):215-22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匹配程度,并确认其适宜性高低。0引言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乡村转型发展、新农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村建设战略以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宏观需求下,部分,是农户的重要生活空间与居住场所,是农村农村居民点整治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1-4]。相关人地关系互动的核心和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研究主要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机制[5-8]、整理模式[9-12]、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13-17]与布局优化[18-23]等内容展开,已已成为农村城镇化和集约化的重要载体与转化内初步形成了一套整理机制分析—整理模式探讨—容,其空间布局不仅反映了农村聚落的生产关系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理论体系,在方法上也逐步向与社会文化,而且决定了农村土地利用系统的功能结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结合的动态模构与综合效益。农村居民点整治是新一轮土地整治型化与空间决策化方向发展。但对基于农村居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土地整治的薄弱环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整治分区研究较少[24-25],且缺乏节与实施难点,需要科学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合理城镇发展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相的整治分区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进应的整治分区往往落实到县市级单元,而忽视村镇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的基础,即根据区域农村居层次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上的联动发展,使得分区的民点用地现状与社会经济条件,按照新农村建设规规划引导性略显不足。本研究从区域自然因子、社划对农村居民点结构和空间的要求,综合评定区域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角度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特征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高低,并综合考量城镇扩展与农村居民点集约收稿日期:2011-12-27修订日期:2012-08-15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村镇层次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22B02);中规划与整治模式探讨,并以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科研项目2012M511679为例进行实证对比研究。(121030)作者简介:孔雪松(1979-),男,江苏扬州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1研究区与研究方法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信息系统。武汉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