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反倾销更可怕的“技术壁垒”反倾销已不再是横亘在中国企业面前无法逾越的天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贸规则的有效运用和经济的不断增强,商品进口国与中国围绕反倾销展开的争论和诉讼,已由过去多是中方失败的局面,演变成中国企业自觉地正面以理抗争,并颇多胜诉。几经过招,也令不少以前动辄就举起反倾销大棒的国家尝到中国“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厉害,应倾销案不再令我们闻之色变,中国企业已在反倾销案中处于与对手同等对话的地位。近年来,“技术壁垒”愈演愈烈,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实质损害的主要是“专利壁垒”和“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之风的兴起,令不少国家及其企业尝到甜头,如同找到一把限制中国商品的尚方宝剑,不断制造文章。一、被专利壁垒困扰的中国DVD由于历史及发展的原因,专利壁垒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在最近的专利权费纷争中,遭受专利壁垒切肤之痛的莫过于中国的DVD企业。由于中国DVD生产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继出口DVD向国外企业缴纳专利费后,国外专利企业今年又要求中国企业缴纳在国内销售DVD的专利费。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笔帐单:包括3C(飞利浦、索尼、先锋联盟)收取的5美元专利费,再加上6C(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联盟)、1C(法国汤姆逊公司)、杜比公司、DTS以及MPEG-LA的收费,中国每台DVD约缴纳20美元的专利费,大幅增加生产企业的成本。从去年开始,中国DVD厂家试图通过打造“旗舰产品”走出无核心技术的阴影,像步步高推出的“1+1”DVD;新科、厦新相继推出的能够全面播放DVD-Audio的产品;TCL的“自由神”所号称的“中国第一个站起来的DVD”(它可以竖起来放在桌面上);以及创维凭借与美国ESS公司独创的蓝芯技术,在丹麦获得欧洲“最畅销产品奖”的产品等,但都因没有核心技术,仅风光在表面。就算你可以清晰播放出夜深人静时一根针掉在地板上的声音,或者可以让人亲临飞机发动机下的音响效果,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切努力都显得苍白和凄凉。当国外专利企业坐收丰利时,中国DVD企业无不有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也使中国企业意识到加强技术投入的重要性。二、大兴其势的绿色壁垒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消费潮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通过立法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也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目的是限制不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更为重要的原因来自于经济领域,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贸易壁垒正逐步弱化和消除,绿色壁垒正迅速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武器。联合国统计署199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绿色消费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保标准;另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有23亿美元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较大影响。纺织服装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额每年增加12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屡屡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发达国家相继立法,对进入本国市场的中国纺织服装实施环保认证及有害物质检验认证,如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x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服装的偶氮游离甲醛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限制;日本、美国、欧盟等将从中国进口羽绒制品的残脂率限制在%-%以内,日本甚至对我国出口服装的缝针、大头针等进行检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德国的纺织品受限于绿色壁垒的约占15%。国内某服装集团对德出口的内衣,因含偶氮染料被拒之门外,少收汇500万美元;江苏出口欧盟的夹克衫由于钮扣所含重金属超标,也被退货。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可望达到430亿美元,但如果不走生态产业的道路,那么所有预测中的利益将可能如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我国其他行业。三、增强实力是应对技术壁垒的关键破解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或“自主标准”的制定,在这一点上,我国信息和计算机产业为国内企业树立了楷模。2002年11月推出的我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计算机,采用了国产“方舟”牌嵌入式中央处理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均由国内厂商提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在这个高科技领域,中国从通用高性能CPU芯片投产成功、新一代宽带信息网核心路由器关键技术突破、第一根直径为18英寸(450毫米)直拉硅单晶诞生一直到网络计算机核心系统全部实现本土化,我国信息和计算机产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快速迈进的步伐的确令国人振奋。在我国诸多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仍需依赖国外的情况下,网络计算机横空出世的意义已不仅局限于产品范畴。中国DVD企业要摆脱困境,只有寻求制定自己的DVD新标准这一途径。原有的国际DVD标准面临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