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见习报告11小教二班18号王静小学教学视屏见习报告11月17日下午,我们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于电教馆五楼听了一场小学教学的视屏讲座,虽然短短一个小时,却让我们大家都学到了不少以后我们教学工作中的知识,包括一些课堂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如何备课等等,我们都获益匪浅。那天,我们都早早的来到了教室,静静等待讲座开始。给我们进行讲座的是曹文军老师,他是一名资深的小学教育老师,多年从事小学教育,有丰富的上课经验和技巧。从备课方面,他备课非常仔细。他准备的课文是《理想的风筝》,首先他确定了教学的重点有以下几点:1.注重课文中对刘老师语言神态的描写,就此确定当时的情景2.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文章内容,使情感更加深刻。重点有了,上课才有目标,才有主线。课备好了,就到上课部分了。上课时,先要进行引导环节,带领同学们进入文章内容。曹老师先是请了几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知道今天讲的内容,还可以把同学们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去,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这点很值得借鉴,这也是很多老师上课进行引导用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朗读这方面加个竞赛的环节,比比哪个同学读的更好,更有感情。曹老师上课时就很好运用了这个方法,他对同学们的要求是“读出春意盎然”每个同学读完了,曹老师都会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赞美。这样一上课就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才更有兴趣去学习课文,才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通过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朗读完之后便到了下面的全面解析文章的过程了,曹老师非常会发问,他会提一些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我觉得“设疑”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也是十分考验老师水平的。问题太难,学生都不会,起不到原来的作用。太简单,又没什么意义。拿捏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巧妙而有预见性的设疑,顺着孩子们的思路,拿捏恰当,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当他们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无论对错,都应该进行鼓励,让他们唱到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个感觉能激励他们更多的动脑,更好的学习。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的鼓励应该多一点,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多一点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多准备一点开放性的题目,答案没有限定范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仿照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中国很多地方的教育模式比较死板,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要打破这一格局,让新一代的小学生发展更全面,更有思想。或许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不能做什么,但从课堂这样的小事起,真的可以改变很多。通过曹老师一系列的课堂实况,我学到了的不仅是他“设疑”的高深技巧,还有是他对小学教师的那份热爱。从他上课的那种激情,那种认真,那种深情中,流露出了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工作的爱,更有对人名教师这个名字和责任的爱。做一份工作,首先要有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才能长久,有那份工作责任,才能做的精彩。老师这个职业,有很重的责任感,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仿照的楷模,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传授知识。记得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确,没有一定的功底怎么教学生呢?当然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教学技能更得在实践中获得。曹老师身上那种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重点,看他在课堂上的那种热情高涨,眉飞色舞,那种神态,那些肢体语言,让孩子们不由得跟着他后面思考。其实,这也是另一门学问,运用适当的神态和肢体语言,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更好的表达和传递信息,组织好教学。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曹老师的讲座,看了他上课的方法技巧,我明白了很多。教师这份工作是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责任心的,要想做好一个教师,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得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学生解答问题。同时,积累各种上课经验,加强自己的说课和板书能力,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十分感谢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安排的这次视屏讲座活动,我真的受益匪浅,我会好好运用学到的知识技巧,我相信,不断的积累一定会让我今后的教师生涯更加精彩。听课流程记录听课对象:曹文军老师听课内容:苏教版国标本12册《理想的风筝》过程:一、课前说课:1.注重文章的语言,神态描写2.细读文章,想想当时的情景。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起学生的质疑4.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主旨二、课堂实录:1、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告诉我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生:放风筝,推残疾,写板书2、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这段文章,要读出“春意盎然”的感觉3、同学们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体会一下文中的“酸涩”是什么意思?生:“酸涩”是深化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