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9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9篇).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9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9篇)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篇1: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并通过测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等。学生对毫米这个新概念还是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当问起碟片的厚度不足1厘米怎么测量的时候,学生能很快的回答出用毫米来测量。在教学时,测量的方法需要进一步规范。起点对准0刻度,直线紧紧靠近尺,再把数字读一读。今天上课的时候发现,小刻度的读法,学生有些困难,有的数空格的个数,有的数小的刻度线,有的从整厘米的刻度开始数,因此需要有一个教学环节,将毫米数的部分放大后清晰的展示出来,再明确,数的是间隔数,尺子的质量问题,测量的方法问题,也导致部分测量的数据略有误差,教学时还是忽略不计。单位换算,今天只有厘米和毫米,换算时80毫米=8厘米,5厘米=50毫米,因为只有两个单位,学生有点思维定势,整十就换成一位数,一位数就换成两位数,因此这里不适合安排单位换算,只是简单的单项出现一两组即可。这部分内容适合放在后面的课时里出现。只是在学生做作业时,作业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1、不是从刻度开始测量的物体长度,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只看了最后一个刻度就读数了2、()厘米()毫米,学生理解成了()厘米=()毫米3、数学课堂练习本的长和宽,超过了一把尺子的测量范围。篇2: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核心提示: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1、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换成实物,(例如铅笔、粉笔、文具盒、硬币等)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节课从一开始情境的创设中就有了估测能力的有意训练──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紧接着,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在引入毫米时,我安排学生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长、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最后我设计,让学生再利用学习的毫米的知识重新测量数学书长、宽、厚。使知识的学习由感知到表象到再现逐步加深。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知”“情”的密切结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讨论数学。如:我让学生用手势体验一米,一厘米、一毫米的长度。拿出自己的尺子,自己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并让他们同桌互相交流,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毫米,2毫米等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在学习中发现、探索、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学生通过这样自由、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些问题:1、所有的操作活动都为建立表象服务的,测量与估测联系在一起,实际也在于验证表象。第一节课我在二班上课时是让学生俩人一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虽然在引入新课前我提问: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但有一部份学生还是使用不当,不能用0刻度对准书的一端,而是用格尺的顶端对准了书的一端,这样测量出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