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新版多篇.docx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新版多篇[引言]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节课要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教学中我和学生收集了校讯通卡、一分硬币、生活中10厘米的物体以及一粒米的长、宽来认识1毫米。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我在带领学生数“1厘米里有几毫米”时,我只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数,有的学生对1毫米的认识出现了错误,把直尺上的1根小竖线看成是1毫米,数到了1厘米有11个小格。第二题数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时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如果当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数一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从我个人来讲,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思路要清晰、有层次,不可以被外在因素所干扰。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4月11日,我在二(1)班进行了公开课铅笔有多长《认识分米、毫米》。讲后感觉有点收获,也有遗憾;有反思,也有进步。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和“四环三查”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本节课有四个目标:1.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能根据具体情景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的主动性。根据目标进行达标测试和拓展,设计的练习虽然没有做完,但学生已经是基本掌握。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有趣的师生合作、同伴合作,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运用新媒体动画来调动学习积极性,化简知识难度;用身上的测量工具形象感知重点知识,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初步运用白板进行教学,不很熟练,还需多用来巩固。但是没有敢尝试展台的'切换,唯恐操作失误,有点畏手畏脚。注重了小组合作,但仍然没有多关注后进生。小组展示时间也不够充分,没有暴露出掌握知识的缺漏之处,其实是真实存在着的。总之,精心巧妙的设计,加上耐心合理地实践,才会真正使学生学会、会学,才能上成常态而高效的课。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课堂中,我力求能体现以下几点: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2、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