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瓜-茭白-慈姑2年4熟水旱轮作设施高效种植模式张瑛张永泰惠飞虎李爱民周如美祁建波近年来扬州市设施蔬菜蓬勃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了许多千亩以上的特色蔬菜设施栽培基地,如宝应县泾河乡、高邮市车逻镇的西瓜,高邮开发区的反季节蔬菜,江都市武坚、吴桥、仪征市新城、邗江区沙头的蔬菜产业园,高邮市周巷、江都市小纪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等。然而随着设施种植年代的增加,设施连作障碍问题日益严重,而不同旱作蔬菜之间的轮作周期长、见效慢,蔬菜种植户的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生蔬菜资源,结合农户已有蔬菜种植方式,开展水旱轮作种植试验,整理总结出一套西瓜-茭白-慈姑两年四熟水旱轮作设施高效种植模式,解决了当地西瓜设施栽培及水生蔬菜连作障碍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旱地蔬菜、水生蔬菜共同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现将种植模式以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茬口安排西瓜于2月上中旬育苗,30天左右定植,5月至6月下旬可收2-3茬瓜;秋种两熟茭于4月育苗,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迟于8月15日)分株定植,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采收秋茭,12月至清明覆膜,可提早至4月上旬上市;慈姑于4月中下旬育苗,6月初移栽,10至3月份采收。慈姑收后即可安排西瓜生产,按此顺序,可实现西瓜、茭白、慈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效益分析种植西瓜可采收2-3茬,每667m2可收5000kg,平均价格2元/kg,产值10000元;种植茭白可采收两季,秋茭每667m2可采收1000kg,价格3元/kg,产值3000元,夏茭每667m2可采收2500kg,价格3.6元/kg,产值9000元;每667m2慈姑采收1500kg,价格3元/kg,产值4500元。两年总产值26500元,年均每667m2效益稳定在13000元以上。3栽培技术3.1早春西瓜3.1.1选择良种一般扬州地区以中果型西瓜早佳(8424)、京欣1号、京欣2号等为主,搭配小果型早春红玉、小兰、特小凤等。3.1.2培育壮苗营养钵或穴盘育苗,育苗基质采用商品基质或用水田土加有机质如饼肥等,堆沤腐熟备用。播前先将种子放在多菌灵800倍液55oC温水中浸泡15min进行种子消毒,洗净,再用常温水浸种8~10h,用湿布包好置于恒温箱内催芽,催芽温度30~32oC。一般24h左右即可出芽,待80%的种子出芽后可播种,每穴1粒,盖土1cm左右,播后覆盖小拱棚,紧扣大棚,保持棚温白天25~30℃,夜晚20oC左右,3~5天即可出芽,出苗后注意看天通风降湿、及时摘“帽”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当苗龄30~35天左右,三叶一心时,可准备移栽,移栽前一周进行炼苗。3.1.3大田管理a.温湿度管理。定植后前期以密闭大棚保温保湿为主,以促苗早活,当定植后10天左右幼苗基本成活并开始生长时,视天气情况适当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降湿,避免诱发病害。以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可逐步加大通风量,等到5月份,晴天白天可完全摇开侧膜。b.肥水管理。西瓜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栽后10天左右结合浇水用0.3%的尿素轻施一次提苗肥,营养生长期一般无须再追肥,因西瓜果实膨大需肥需水量较大,到结果期要及时追肥灌水,以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每次每667m2用10㎏硫酸钾复合肥结合灌水施入,每15d一次,共施1~2次;灌水采用滴灌系统,每条种植带铺设一条滴管,视土壤含水量滴水,每次滴水30min左右。3.1.4病虫害防治。西瓜水旱轮作可改良土壤清除病菌,一般少有病害。如发生多为枯萎病和炭疽病,可分别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可用3%啶虫脒乳油、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防治。3.1.5适时采收早春设施西瓜一般头茬瓜在授粉后30d左右成熟,第2-3茬瓜在授粉后20d左右成熟。3.2茭白3.2.1品种选择应选择在低温条件下孕茭良好的低温早熟双季茭品种,主要品种有小蜡台、浙茭2号、浙茭3号、黄岩茭等。3.2.2整地施肥西瓜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大棚,做好田埂,理顺沟系。茭白生长期长,需肥量较多,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①基肥。结合整地每667m2深层耙施人畜粪1700~2000kg,或碳酸氢铵50kg加过磷酸钙40kg做基肥。②追肥。一般水旱轮作较易获得高产,连作田块由于原来有机肥较多,定植初时不必施肥,待成活缓苗后再施入,约在定植后20d,当植株活棵起身时施“起身肥”,用尿素8kg/667m2;栽植后1个月再追施1次“分蘖肥”,每667m2施尿素10~15kg;9月底追施1次“孕茭肥”,每667m2施尿素15kg;在采茭盛期再补施“过冬肥”,一般施进口复合肥10~15kg/667m2,以保持叶片能在采收后生长一段时间以积累营养,促进茭墩安全越冬,为第二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