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在平衡我国的水资源失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总体来看,南方水量相对较丰沛,而北方比较干旱。为了缓解中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局面,南水北调工程由问题的提出、规划向实施阶段发展,是国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基础设施。然而,由于调水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水区和输水区。南水北调工程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两个:(1)水质问题,即“南水北调”还是“污水北调”的问题;(2)对长江河口的影响。1.1南水北调的水质问题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课题。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和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东线工程的调水区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长江三角洲,输水区经过污染严重的淮河流域,受水区到达污染严重的海河流域;现有河道的水质自南向北呈恶化趋势,如洪泽湖以南为II――III类水,洪泽湖至骆马湖区间为III类水,骆马湖至东平湖大部分为IV――V类水,黄河以北为V类水。此外,中线输水区与受水区的引水河道也约有半数超V类。主要受水区几乎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污水灌溉进一步引起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的污染。如海河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000km河长中,已有约4000km河道常年干涸;北京市市区排放废污水6.3108t/a,经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入海,其中38%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务院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启动实施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保障东线第一期工程输水水质安全。由中国环境规划院牵头完成的东线治污规划强调,要以治为主,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体系,加大对南水北调沿线及受水区治污和节水的力度。在东线工程受水区、输水区及其相关水域内,将分别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规划建设369项工程,其中城市污水处理135项、截污导流33项、工业结构调整38项、工业综合治理150项、流域综合整治13项,总投资240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为140亿元。经治理后,黄河以南水质可以基本达到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黄河以北可以达到III类水标准。1.2南水北调对长江河口的生态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在长江中上游水库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下游输沙量的减少,输沙量的减少,相应有机物质吸附的载体减少,必然会引起水质变化,同时河口沉积过程也将产生相应变化。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108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3.0%和1.5%,比重虽很小,但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海水入侵,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水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生物的物种变化,据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及修复工程研究,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物种减少。长江口的生态环境变化复杂,既有自然的演变,又有人为因素的变化。流域大型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将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复杂问题。加强长江水量调配的统一管理,做好生态规划。东线工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长江口的综合治理,可基本消除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不利影响。另外,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在每年1~4月的枯水期,长江下游流量将增加1000~2000m3/s,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可能性。保护好长江口水源地,保护长江水质免受进一步污染,以保证清洁水源供水,既可以满足上海市的用水要求,也可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要求。建立生态示范区,通过监测生态示范区既可以反映上游水沙来量的变化,又可协调多种保护区的关系。为搞清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的影响,就需对长江口水资源和水环境有充分了解。而长江河口资源环境既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为因素包括社会发展和上下游大型工程的深刻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