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62 大小:9.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版)山东水文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457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聊城市当地水资源匮乏,黄河水为聊城市最主要的外来水源,但由于受黄河分配水量指标和供水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水要求,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急需增加新的供水水源和调蓄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聊城市东昌府区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之一,根据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分配指标,东昌府区为1614.0万m3,为了利用南水北调长江水,必须兴建水库工程加以调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包括调蓄工程和供水工程两部分。调蓄工程主要为凤凰湖水库工程,由引江入库涵闸、位山二干渠引水闸、引黄渠道、引黄入库涵闸、水库围坝、出库泵站等部分组成。供水工程分两条供水线路,供水线路一为向北至东昌湖,供水线路二为向东至鲁西化工工业园。拟建凤凰湖水库库址位于聊城城区徒骇河以南、聊阳路以东、位山二干渠以西、凤凰办事处东曹村以北的三角形区域,水库布置大体呈矩形。长江水自南水北调干渠姚屯枢纽处的赵王河姚屯节制闸引水,经0.15km赵王河河道输水至水库引江入库涵闸,自流入库,引水流量1.6m3/s。黄河水在位山二干渠桩号14+100处的左岸新建引水闸,后接1.26km引水渠至引黄入库涵闸,设计流量16.0m3/s,自流入库。徒骇河雨洪水通过赵王河改道段输水至引江入库涵闸,自流入库;金堤河雨洪水由张秋闸引水,通过41.0km小运河输水至引江入库涵闸,自流入库。水库设计死水位28.0m,最高蓄水位33.8m,水库坝轴线长9.00km,平均坝高为1.5m,总库容2100.0万m3,库区占地面积4781.6亩。出库泵站设在水库的东北角,围坝桩号4+730处,设计供水流量1.65m3/s。供水工程采用管道输水至用水户,供水规模为14.2万m3/d,分两条供水线路,其中供水线路一走向为自水库出库泵站向西到聊阳路,沿聊阳路向北至东昌湖,再由东昌湖现有管网供水至城区西部工业企业,出库泵站至东昌湖管道长3.2km,供水规模为6.2万m3/d;线路二走向为自水库出库泵站向南到南环路,沿南环路向东至东环路,再沿S329省道至鲁西化工工业园,管线长19.0km,供水规模为8.0万m3/d。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凤凰湖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其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3级,包括引江入库涵闸、引黄入库涵闸、位山二干渠引水闸、水库围坝等,出库泵站及供水管道工程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凤凰湖水库主要任务是工业供水,无防洪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凤凰湖水库引江入库涵闸、引黄入库涵闸、位山二干渠引水闸、水库围坝、出库泵站及供水管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均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的有关规定,受聊城市东昌府区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处委托,山东水文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实地考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环境现状监测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要求,我们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省环保厅审批。在本次环评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各级环保部门领导、专家和同仁们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建设单位、可研单位和监测单位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环评项目组2014年10月²济南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昌府区续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I目录1总则....................................................................................................................................11.1任务由来.....................................................................................................................11.2编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