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科技学院市政工程专业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调研PAGE-11-苏州科技学院市政工程专业江苏省生态工程建设调研组长:徐宇同副组长:刘奔逸组员:程琛杰胡兵曹玉萍李丹时海平杨敏尹启超目录一、选题论证报告及调研提纲-------------------3二、调研报告---------------------------------4三、调研总结--------------------------------11一、选题论证报告及调研提纲1)选题论证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①2004年年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实施《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立了3个阶段奋斗目标:2004~2005年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取得初步成效;2006~2010年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生态经济取得较为明显成效,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2011~2020年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省基本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型经济。②全省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良好,太湖、淮河、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两控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清洁优美,全省有80%以上的省辖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③在未来10多年间江苏省将分别建成黄淮平原生态区、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和沿海滩涂与海洋生态区等3大1级区以及7个生态2级区;积极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型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服务业等。为此江苏省将分步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到2010年前投资约2000亿元、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基于以上原因可见我们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紧扣课程,是可行的。2)调研提纲a)各人结合课程收集资料,在小组会议上提出自己观点,经全体组员讨论后,确定最终调研题目:江苏省生态工程建设调研。b)由组长分配各组员的任务,调研方式主要采用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的方式,并在周末和端午假期期间进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得出结论。由于经济,时间和人力上资源有限,我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调查可能有失偏颇,但是我们会认真分析我们小组共同努力采集的集料结合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二、调研报告本调研主要从林业,生态农业和湿地三个方面对江苏省近年来的生态工程进行一个小结,通过对比分析,简要概括了江苏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护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林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轻污染等多种功能,担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物种资源、减轻自然灾害、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使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中,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居于首要和根本地位,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种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和突出。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九五”期间,江苏在基本消灭宜林“三荒”、建成平原绿化省的基础上,围绕高效生态林业的发展目标,全面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在“九五”期间,江苏省一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6万公顷,新建农田林网94万公顷,完成四旁植树2.43亿株,新增森林面积10万公顷,年增活立木蓄积量240万平方米。江苏省现有林地面积7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4100多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10.56%,分别比“八五”期末增长67.4%、12.1%和1.14%。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标准平原绿化、苏锡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以及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等一批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初步构筑起江苏省林业生态体系框架。形成了以丘陵山区和平原成片林为基地,以大江、大河、大海防护林带和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为骨干,农田综合防护林为网络,四旁绿化相配套的平原农区生态林业格局。各地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搞活市场流通,逐步形成区域优势和特色。全省共建设速丰林基地7万公顷,经济林果基地19万公顷,长年育苗基地2万公顷,2001年育苗面积达3.4万公顷;年产木材约200万平方米,竹材700万根,经济林产品150万吨,苗木7亿余株;淮北地区“三板”生产发展迅速,人造板产量已居全国第二;丘陵山区竹、笋、茶、果等林特产品生产加工蓬勃发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名特优果品生产、加工初具规模,以森林资源和区域性林产品市场为主的第三产业也日趋活跃。全省林业年总产值达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