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x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第一篇: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评价之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也许是同为浏阳人吧!又或许因为我现在身处异乡吧!当听到谭嗣同的名字时,我心里一阵波动。他是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后来变法失败,他本可以逃走,可是他放弃了自己逃走的机会,并力劝梁启超逃往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意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并非为他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他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唤醒中国人的良知,他所走的路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热血男儿。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正面临着国外侵略和国内清朝政府腐朽统治的双重危机,中国的大地上到处在悲歌,人民在呻吟,田园荒芜,市井萧条,民不聊生,官府却横征暴敛,许多国人自甘堕落,逐步消沉,更别提国难当头能够拿出匹夫之责。而此时,正是青春时期的谭嗣同,知识广博,武艺精湛,胸怀大志。他从小饱读诗书,花了十年功夫,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北至新疆,南到台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面对中国的此情此景,他哀伤,他苦闷,他悲愤!望着腐朽即将坠落的清王朝,清朝政府无能至极,竟与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谭嗣同万份忧虑,不经黯然神伤。正直的热血青年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写到: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时的他不得不为国之未来、民族之未来所哭泣,写下了如此的诗句。谭嗣同苦苦的思索: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多么难走的路?该往哪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安危,是否能够拯救?单靠自己的力量会有多大的影响?又能否成功呢?最后,他认为,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才是出路。这样一个国家若再不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法律理念,亡国灭种是那样的难以避免,到时候神州大地不免沦为外国列强分割之地,四万万之同胞将为人奴役,成为亡国奴。他在这之后积极投身变法,成为了戊戌七君子之一践行了自己变法维新之理想,血洒菜市口。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不久,谭嗣同奉诏进京,启程前,朋友为他践行时,为他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形势,面对种种不堪设想的困难,顾及变法的路上布满荆棘,不容乐观。他却对妻子说:此次赴京,凶险未卜,要“视荣华为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悲无喜,所其自然”。在他为国哀伤,为满心悲苦愁闷而决定救国起,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决心为变法图存,为国家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乃至自己的生命。谭嗣同在北京结交的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莫逆之交。在后来,谭嗣同积极宣传科学,由两人共同的努力,得到湖南巡抚和按察使的赏识,也因为他们俩人都倾向了变法救国。1898年9月,光绪皇帝召见了谭嗣同,并破格赏识,谭嗣同等人,让他们在军机处上行走,参与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事过几日,谭嗣同急匆匆的向袁世凯所在的北京的驻地法华寺走去,此时,他身上正肩负着变法成败和光绪皇帝、维新派命运的重任,去说服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要求他在慈禧太后即将发动的政变中保护皇上,维护变法。然而狡猾的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而且慷慨地说:“‘圣主’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戴的君主,你我同受皇上特殊的恩宠,救护皇上的责任,并非只有你一个人,也是我的责任,你有什么吩咐,我愿洗耳恭听,万死不辞!”谭嗣同觉得一切如愿,便轻信了袁世凯的话,就满意的告辞,冒着凄风冷雨,向康有为等人“报喜”。袁世凯奸诈狡猾,心毒意狠,在光绪和慈禧这两方面,他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他投靠慈禧,才能实现他更大的野心。于是,他秘密报告给了慈禧,慈禧闻讯,十分恼怒,密谋之后,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由他“临朝训政”。开始动手收拾维新派人物,变法从此成为泡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山。一夜之间,形势大变。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相继有很多人劝谭嗣同一同逃走,而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望唤醒后来有志救国的人。9月24日,谭嗣同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他抚今思昔,眷念着祖国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抒发了自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的感情。此时此刻,我似乎感觉到他内心的动荡,对国人的失望至极,却又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只希望能有人得到启发,若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又何所惧呢?9月28日,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只听见谭嗣同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哈哈大笑,此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