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记忆小窍门.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知识点记忆小窍门.doc

历史知识点记忆小窍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知识点记忆小窍门成都列五中学李兴建内江十二中杨明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笔者就谈谈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例如1:浓缩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并巧妙地构建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主义、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例如2: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例如3:《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由中英双方商(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例如4: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例如5: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山无缝钢管厂、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二、数字归纳记忆法。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一)采用连续数记忆:例如: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苏联成立。(二)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例如: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例如: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内战爆发;3、意大利王国成立;4、清政府设总理衙门;5、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6、清廷任命沈葆桢为江西巡抚。三、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1:记苏联在1922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两只鹅(俄)”。即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白俄罗斯。例如2:清军入台,1683年。可记做“清军入台,一路爬山”四、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五、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如: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六、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例如: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