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doc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将局部麻醉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使相应节段脊神经根阻滞,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功能暂时消失,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简称硬膜外麻醉。在硬脊膜外留置导管可连续给药,称连续硬膜外麻醉。适应证与禁忌证⑴适应证:胸壁、腹部、盆腔、肛门会阴及下肢手术,术后PCEA镇痛与疼痛治疗等。⑵禁忌证: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或应用抗凝药物者避免使用,以防止硬膜外腔出血、血肿造成截瘫。麻醉前准备⑴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咪唑安定5mgim。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im。⑵急救用具及药物、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等。操作⑴体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⑵选择穿刺点:一般可选与手术切口中点相应得脊神经节段作为参考。胸壁手术选择T4-5向头端置管,上腹部T8-10。下腹部T10-12向头端置管,下肢T12-L1向尾端置管或L2-L3向头端置管;腹、会阴手术:T12-Ll向头置管联合L4-L5向尾端置管。⑶穿刺方法:穿刺前应仔细检查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就是否通畅完整与匹配。①直入法:在穿刺点作皮丘及皮下浸润麻醉;换12号粗针破皮,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16号或18号穿刺针,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双手持针,双手用力相互拮抗,缓慢推进,经棘上、棘间韧带进入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芯,接5ml玻璃注射器,内含生理盐水约1ml,有少许空气,此时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2mm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有明显得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气泡不变形,轻轻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根据需要向头(尾)置管,保留导管3~4cm,退针,包扎穿刺点;②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1cm,经皮肤、皮下组织,针倾斜4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达黄韧带,其余操作同直入法。完成穿刺后,改平卧位。⑷判断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得依据:穿透黄韧带“阻力消失”感明确;注射无阻力,注射器内气泡不变形或负压明显(吸入水注法)。以及回抽无脑脊液、气泡外溢试验与导管置入通畅等。⑸诱导:开放静脉后注入局麻药液3-5ml为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后测试平面,平面排除脊麻后出现后分次追加局麻药液直至达到手术要求范围,一般首次总量10-15ml。⑹维持:根据初次总量及药物得不同,决定术中追加剂量及间隔时间。一般用量为首次量得1/2-1/3,间隔40-90分钟。⑺常用药物剂量及浓度:①高位硬膜外阻滞(穿刺点在T6以上)选择1%利多卡因与0、1%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或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②中位硬膜外阻滞(穿刺点在T5~T12之间)可选择1、3-1、6%利多卡因与0、16-0、2%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或0、5%布比卡因液;③低位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在T12以下,药物可选择2%利多卡因、1、73%碳酸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0、75%左布比卡因。虚弱或老年病人所需浓度要偏低。辅助用药及血管活性药物得应用⑴神经安定镇痛:哌替啶1mg/kg与氟哌利多0、05mg/kg,在手术野消毒或进腹前静注;遇有情绪紧张不安,可在平面确切后即给予。⑵咪唑安定:可增强镇静作用,咪唑安定1mg-2mgiv。遇呼吸抑制,SpO2下降,应给予吸氧。⑶血管活性药物:诱导完成后,宜加快输液速度,常规抽好麻黄素、阿托品备用。若出现血压下降明显,可给予麻黄素10mgiv,若出现心率减慢,可给予阿托品0、25-0、5mgiv。若出现心率、血压同时较大幅度下降可同时给予麻黄素10mg、阿托品0、25-0、5mgiv。为预防胆囊、胆道、子宫、前列腺手术时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减慢,可于切皮前给予阿托品0、5mgiv。注意事项:⑴遇穿刺困难应更换间隙,切忌反复多次在同一点穿刺。⑵置管超过10cm遇阻力置管困难,应将导管连同穿刺针一同退出,切忌单独拉出导管,以免发生断管。⑶每次注药前应常规轻轻回抽,注意有无血液及脑脊液,若遇血液返流,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或注入含有肾上腺素得生理盐水冲洗,至流出清彻液体后方可插入导管,否则更换间隙穿刺或更换麻醉方法。⑷待麻醉平面确切,达到预定范围之后再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以免造成被动。⑸胸壁手术或平面较广得腹部手术,尤其就是应用哌替啶等辅助药时要注意防治呼吸抑制,常规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⑹麻醉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与循环变化,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与脉搏氧饱与度。⑺遇镇痛、肌松作用不完善,宜改全身麻醉。不能过多复合使用镇静镇痛剂。主要意外与并发症⑴全脊麻:系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即刻呼吸抑制,血压骤降、意识消失,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跳骤停。处理: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支持循环,心跳骤停应行心肺复苏。⑵局麻药误入血管:可出现程度不同得局麻药中毒症状,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