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河在怒吼》实验课例----《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人性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活动课题:黄河在怒吼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2、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英雄故事中,自主感悟到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3、了解当时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决心以及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高风亮节。(二)能力目标1、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条件下进行自我创造。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成就自我的空间,以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常怀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3、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以及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4、感受和平的美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乐于探究、合作学习中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和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抗战英雄,从而对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与此同时,本课在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将当时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毕业歌》、《保卫黄河》等巧妙地穿插其中,使学生在高亢的歌声中感受到当时中国军民一致抗日、收复河山的抗战热情和斗志,在自觉的人性化教育中理性地激发起爱国的情感和忧患意识。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历史毕竟是抽象而陌生的。然而,五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调动学生,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重点:通过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和抗日时期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和抗日英雄的了解,使学生对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残暴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活动难点:在人格化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感受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体验中国人民的抗战情绪和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活动形式:讲一讲、看一看、议一议、演一演、唱一唱。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活动准备:1、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小组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2、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制作“抗战”书签。3、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4、做好社区老人访问联系。课时安排:3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教育目标:在人性化教育中激发学生常怀爱国感情、忧患意识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活动内容:了解日本侵略军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引发思索多媒体出示新闻链接(配音读)和一张日军遗留在华的化学弹、毒气弹的主要分布图(光标指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索:日本的化学弹、毒气弹为什么会遗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呢?本活动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文字与地图的感知中引发理性的思索,为下文自发的感悟作好铺垫。活动二:赏析《松花江上》1、让学生欣赏歌曲《松花江上》。2、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什么感情?3、你知道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吗?这三个省有什么物产资源?本活动设计意图是通过歌曲的渲染,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到那个难忘的年代,并深切地门会到家园沦丧的东北人民处于水深热之中的悲惨境况。通过对东北三省的了解,引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活动三:自主探究为什么日本侵略者要先侵占我国的东北地区?学生讲述、讨论评价“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三光”政策。1、各小组整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汇报学习成果。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3、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大家有何感想?本活动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评论、评价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和民族忧患意识。活动四:演唱《毕业歌》组织学生演唱与讨论。本活动设计意图是学生通过演唱、讨论,理解中国人民奋起杭争的热情和斗志。让学生的爱国热情自然而然被激起,遵循了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规律。活动五:抗日救亡演唱会学生以各种形式自由演唱搜集到的抗日救亡的歌曲。本活动设计意图是学生演唱这些歌曲,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战激情,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