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参考教材绪论第一部分(bùfen)室内测试第二部分(bùfen)原位测试第三部分(bùfen)模型试验第四部分(bùfen)原型试验与现场监测绪论1.岩土测试(cèshì)目的及意义2.岩土测试与岩土力学(lìxué)的关系又如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及应力路径的描述,使岩土工程性状的分析(fēnxī)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它也是通过试验建立起来的。因此,岩土测试在工程实践中是以岩土力学为指导的,而岩土力学理论又要以岩土测试为依据。由此看来,岩土测试无论是对岩土工程还是对岩土力学的发展均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3.岩土测试(cèshì)的要求方法要求:根据试验原理,设计试验方法时,所预想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土的强度试验,如何选定试验方法,包括剪切类型(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试验方法(直剪、单剪、三轴)、控制形式(应力控制、应变控制)等。在通常的技术条件下,要进行适合各种情况的土工试验是有困难或者(huòzhě)是不经济的,为此,应将试验方法标准化。一般来说,岩土的各种试验参数,均是在高度简化条件下测定的,试验人员和设计人员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人员要求:土工试验成果因试验方法(fāngfǎ)和试验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同,会有较大差异。为了使土工试验能够较正确的反映实际土的性质,试验人员必须掌握土工试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经过正规培训才能上岗。从大的方面来说,岩土工程测试包括现场原位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物理模型试验、原型观测技术等,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它们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印证(yìnzhèng)的。岩土材料是最为古老而应用广泛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性质最复杂、多样的工程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土工试验与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作用如图0-1所示。图0-1土工试验(shìyàn)与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1)钻孔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是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它提供了设计、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参数;(2)原位试验方法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试验方法,它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取样而带来的扰动干扰(gānrǎo);(3)离心模型试验是一项土工整体模型试验的新技术,也是研究工程机理、检验计算理论、比选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4)应用原型观测技术对工程的施工及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一方面用来指导施工过程、评价工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是检验设计计算理论、积累对工程的认知经验的必要步骤。由于(yóuyú)岩土介质的复杂多样性,目前的岩土力学理论还不能完善的解决所有复杂的工程问题。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原型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必由之路。2.应用上的偏差(piānchā)与不足(4)一些工程的监测工作,在没有深入了解工程设计意图及受力工作性能的情况下,盲目设置观测项目(xiàngm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检验理论、完善设计、监测运行、确保安全)。(5)不能正确分析评价观测数据,以致工程失事后才发现测量数据已显示出工程处于临界状态而未及时发现。1.室内(shìnèi)试验的优缺点2.室内试验(shìyàn)项目表0-1室内土工(tǔɡōnɡ)试验项目一览表续表0-1室内土工(tǔɡōnɡ)试验项目一览表表0-2室内岩石(yánshí)试验项目一览表1.定义(dìngyì)2.原位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发展(fāzhǎn)及现状以全国性勘察规范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为例。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只在附录中列进了触探试验与单桩静载试验要点。1978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在正文中列进了触探、载荷和十字板试验。1990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在附录中增设了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岩基载荷试验要点和标准灌入与轻便触探试验要点。1995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第一次将原位测试单独列为一章,计有荷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yuánzhuī)动力触探试验、标准灌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测试、岩体原位应力测试及块体基础震动测试。2002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其中原位测试仍单独(dāndú)作为一章,内容进一步更新。此外,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行业也相应出了本行业的原位测试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如原水电部《水工试验规程》(SDI28-86)第二分册(原位测试部分),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建设部《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JCJ69-90)。从以上资料可看出,原位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在我国正在逐渐被广泛承认,测试技术日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