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铅球教案体育铅球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铅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体育铅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腰腹部力量及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投掷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辨别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全身协调用力在最后用力时,按顺序集全身力量于最后产生的爆发力上。教学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相衔接并能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错误动作,找出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纠正错误。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一、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1、预备姿势:强调指出两脚站位位置、重心位置及上体姿势。2、滑步动作:摆动腿积极下压,支撑腿主动后撤,降低身体重心,两腿几乎同时着地。3、最后用力:技术关键强调用力顺序从下至上,右腿蹬伸、上体转动,左腿支撑,抬头挺胸,以胸带肩,球出手时,手腕用力手指拨球。4、维持平衡:出球瞬间后,右腿和左腿交换,左腿后举,降低重心,缓冲向前力量,使身体维持平衡。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步骤和手段:(一)教学步骤:1、先完整示范动作,再边讲解边示范。2、徒手模仿体会动作。3、侧向滑步推铅球分解练习。4、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练习。5、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动作质量,有助于掌握正确动作技术。(二)教学手段:1、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再分解动作,边讲解边示范。2、徒手握持球练习方法:①两手交换抛接球。②原地向地迅速用力推球。3、徒手模仿预备姿势练习。4、滑步练习:①摆动腿预摆练习。②支撑腿主动后撤练习。③预摆滑步练习。5、最后用力模仿练习(体会蹬、转、挺、推、拨、送的用力顺序)。6、滑步动作完整练习。7、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加以指导纠正。三、易犯错误:1、铅球出手角度太小。2、预备姿势紧张(不正确)3、滑步过程中身体过早抬起和身体重心过早前移。4、最后用力身体重心不能充分前送。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讲解、示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切身体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同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要求,掌握了本次课的技术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熟练地完成动作技术,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铅球教案2一、教材分析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田径教材中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投掷能力的运动项目。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推铅球,不限制投掷动作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铅球的兴趣。因为是第一堂课,我使用实心球来教学,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领,根据男女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制定,并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3、情感目标:本节课可结合铅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听从指挥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路线及蹬地、转体动作的连贯性。2、教学难点:最后出手拨球的动作技术。四、场地器材在课前提前安排和布置好场地,画好标志线(要和学案上统一)既节省上课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以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次课所需器材:实心球。五、教学方法1、教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分组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法:根据课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1)讲解法: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2)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3)讨论、纠正法: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六、教学流程本节课教学程序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一)准备部分:(10分钟)1、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正常的课堂常规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本节课目标任务,特别强调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2、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