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4卷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4No.12004年3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Mar.2004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赵荣钦1,黄爱民1,秦明周1,杨浩2(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从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因素出发,概括总结了我国有关的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提出了对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增汇/减排;效益评价中图分类号:S15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04)01-0060-06ProgressintheStudiesofTechniquesofAddingCarbonSinksandReducingCarbonEmissionsinAgroecosystemsofChinaZHAORong2qin1,HUANGAi2min1,QINMing2zhou1,YANGHao2(1.CollageofEnvironmentandPlanning,HenanUniversity,HenanKaifeng475001,China;2.InstituteofSoi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JiangsuNanjing210008,China)Abstract:Basedonthemainfactorsaffectingcarboncycleinagroecosystems,thispapersummarizedtherelatedtechniquesofaddingcarbonsinksandreducingcarbonemissionsinagroecosystemsofChina,itworkedouttheprinciplesandmethodstoevaluatethebenefitsofthetechniquesofaddingcarbonsinksandreducingcarbonemissionsinagroecosystems,pointedouttheproblems,deficienciesandthedevelopmenttrendsinthisfield.Keywords:agroecosystem;carboncycle;addcarbonsinksandreducecarbonemissions;benefitsevaluation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且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早-6[1]在1991年,全球大气中仅CO2浓度就达到355×10,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近25%,而且高于16万年以来任何时期的值[2].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年签订的京都协议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年排放限量和具体时间表做出了规定,并对发展中国家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3].之后,各国进一步加强了对碳循环和碳收支问题的研究,碳循环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碳失汇[4]最有可能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5-6],但有关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问题只是在个别文献[6-8]中提到,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尤为薄弱.目前对农田碳循环的研究多集中在稻田甲烷[9-11]、土壤碳[12-14]等方面.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其子系统之间各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和迁移,因而,对碳增汇/减排技术的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农田碳循环的作用机理和内部机制.1农田生态系统碳库及碳增汇/减排的影响因素1.1农田生态系统碳库及碳循环现状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据估计,农业源排放的CO2和CH4分别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1%~25%和57%[15].农田生态系统碳库是全球碳库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农业土壤碳储量占全球碳储存总量的8%~10%.在人类耕种、施肥、灌溉等管理活动影响下,农业土壤中碳库的质和量迅速变化.碳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从而构成了一个非线性复收稿日期:2003209215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17)作者简介:赵荣钦(1978-),男,河南省孟津县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赵荣钦,等: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61杂系统[16].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可分为对碳的吸收、固定、排放和转移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