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查七对整改措施精品多篇[说明]三查七对整改措施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查七对制度篇一三查七对制度护士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一)三查七对内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浓度(二)三查七对落实细则1、操作前查: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查对医嘱,对患者、用物、环境进行评估,注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了解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敏药物前必须先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查看药物皮试结果。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有关事项,取得患者配合。2、操作中查: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治疗过程,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的反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3、操作后查:护士在治疗、护理操作完毕后,要再次查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标本,交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治疗、护理效果,并及时记录。4、护士确认患者床号、姓名时,必须使用两种以上标识。对于危重患者、小儿、沟通障碍患者必须查看腕带,呼叫清醒患者时,必须在患者应答确认后方可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5、查对药物时要仔细检查药物名称、质量、失效期和批号,检查包装有无破损、瓶口有无松动、裂缝;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同时给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6、严格执行医嘱,在准确时间内以准确剂量给予准确的病人。疫苗接种三查七对一观察篇二接种疫苗三查七对一观察三查:一查:预防接种卡与接种证。二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三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一对:接种对象姓名。二对:接种对象年龄。三对:接种疫苗品名。四对:接种疫苗规格。五对:接种疫苗剂量。六对:疫苗接种部位。七对:疫苗接种途径。一观察:接种后留观30分钟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制度篇三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接种前检查,接种时核查,接种后复查七对:核对接种对对象姓名,核对疫苗名称,核对疫苗颜色,核对疫苗剂量,核对接种时间和针次,核对注射部位,核对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要接种的疫苗,询问病史、既往过敏史,确定有无接种禁忌症,核准无误后方可开始接种广西区CDC2005年4月4日发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三查:接种前要求查询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和批号,七对:对编号、姓名、出生日期、疫苗种类、剂量、间隔时间、接种途径;一注意:注意接种后反应南宁市CDC2005年3月31日发放射科三查七对制度篇四放射科三查七对制度(一)三查七对制度:三查:登记前查、操作前查、书写发放报告前查。七对:对姓名、对性别、对年龄、对申请单部位、对投照部位、对胶片部位、对是否过敏。(二)查对内容三查:1、登记预约时查;2、拍片时查;3、发报告时查。七对:1、对姓名;2、对性别;3、对年龄;4、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5、对造影病人是否有造影剂过敏试验阴性记录;6、对申请部位与实际照射部位是否相符;7、对照片与申请单是否相符。四、放射科接诊登记及资料保管制度1、详细了解申请检查病人病情和检查目的,根据不同要求准确预约。2、复诊病人,须查找其初诊检查资料,与复诊资料对照诊断。3、为便于查询,登记时需注意资料准确、完整,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同姓或同音者错号、重号。4、按日期分类保管好各类检查申请单。5、影像资料刻录入光盘后,将光盘按时间排列保管,注意避免光盘损伤。6、病人取片时注意核对、签字,避免发错片。7、院内借片需经病人经治医生签字,病人借片需本院医务科加章同意,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及时归还。8、对各种查询需尽力做好解释工作,热情对待病人。9、每月初将上月工作量统计后上交科主任,以便科主任及时了解科室工作动态。放射防护管理制度1、放射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2、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按法律要求定期接受检查,个人计量检测及防护知识培训。3、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4、制定并落实放射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故应按有关规定报告。5、注意掌握X线检查的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检查。6、放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7、当正在进行X线检查时,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三查七对篇五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为确保石化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顺利进行工作,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保护国家、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工程实施中的医疗救护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