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光学_.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几何光学_.pptx

几何光学.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平面镜1.平面镜对光束的作用2.平面镜成像特点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成像特点作图。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3.折射率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5.光路可逆原理五、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临界角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2)入射角i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六、棱镜光的色散1.棱镜对光线的作用2.光的色散七、薄透镜成像1.薄透镜成像规律www.niuwk.com牛牛文库文档分享2、薄透镜成像作图(1)两个基本原则(2)三条特殊光线3、薄透镜成像公式(1)薄透镜成像公式(2)薄透镜成像的放大率公式八、球面镜成像1.球面镜成像规律2.球面镜成像作图3.球面镜成像公式九、简单的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显微镜的视角放大倍数3.望远镜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例1】厚度不计的平面镜MN放在水平地面上,距离平面镜M端4cm处有一根标杆,标杆的零刻度线恰在地面,距平面镜N端2m处直立着一个人SD,人眼离地面的高度为SD=1.8m,如图所示,平面镜的长度MN=1.0m,标杆足够长。(1)人看平面镜中的标杆,不能看到标杆的全部。画出能被人看到的像的标杆部分的成像光路图,写出作图步骤。(2)人看到平面镜标杆的最小刻度和最大刻度是多少?光路如图(a)或(b)所示(2)由△OMF′和△SMD相似可得所以人看到的最小刻度由△ONE′和△SND相似可得所以联立①、②、③式可得【例3】如图所示,宽为a的平行光束从空气斜向入射到两面平行的玻璃板上表面,入射角为45°。光束中包含两种波长的光,玻璃对这两种波长的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求每种波长的光射入玻璃板上表面后的折射角r1,r2;(2)为了使光束从玻璃板下表面出射时能分成不交叠的两束,玻璃板的厚度d至少为多少?并画出光路示意图。【析与解】为了使得从玻璃板下表面出射时能刚好分成不交叠的两束,就应该使得原光束左边缘光中折射角大的这条光恰能与右边缘中折射角小的这条光在下表面(1)根据折射定律,对于两种波长的光,由分别得进入上表面后的折射角为(2)由图示可知而即得代入(1)中的结果可得∴【例4】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传导光信号的装置。有一根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n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若使从一端射入的光线能在光纤内传播到另一端射出,而不会从光纤中漏出,试说明对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有什么限制。【析与解】在这一问题中光线先后两次射到介质表面。第一次在空气和折射率是n1的内芯的界面;第二次在折射率是n1的内芯和折射率是n2的外层的界面。现在要求第二次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C(如图所示)。而第一次的折射角r=90°-,所以r必须小于90°-C;第一次的入射角i也必须小于与之对应的角度。在空气和内芯的界面上折射在内芯和外层的界面上,考虑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情况,有由图示看出所以即:光线从另一端入射时,入射角必须不大于时,从一端射出的光线能在光纤内传播到另一端射出,而不会从光线中漏出。【例5】如图所示,某玻璃棱镜的顶角为,恰为黄光的临界角,当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A上形成彩色光带后,把白光的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在光屏上会观察到A.A屏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B.最后在B屏上左边是紫光,但A屏无黄光C.B屏上最后右边是紫光D.B屏上最后左边是黄光【例6】紫外显微镜中牛顿物镜的原理如图(a)所示。在一个凹面反射镜的中心开一个小孔,凹镜的曲率半径为8cm,在镜心右侧2cm处有一个小平面镜。如果在凹镜左方距小孔1cm处有一个小物AB,长0.1cm。试求AB通过这个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并说明像的性质。【析与解】如图(b)所示,物AB通过小孔能在平面镜后形成虚像。由于平面镜反射到达凹镜的光束可以看作是由平面镜后的虚像发出的一样。物AB对平面镜所成的虚像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位于平面镜后3cm处,且和物等大、正立。=AB=0.1cm。对凹镜来说是实物,其物距是5cm,凹镜的焦距(cm)得【例7】焦距为40cm、直径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x=20cm处,下边缘在x轴上,其主光轴与x轴平行,如图(a)所示。在y轴上,从y=0开始向上每隔1cm有一发光点。眼睛在图中E点(x=60,y=0)处观察,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几个发光点?【析与解】本题通过坐标给出了有关位置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却构成了对解题习惯的干扰,加之需要进行逆向推理,看似难度很大。但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在E点观察到的是y轴的虚像,只要确定了观察该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