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与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缺陷与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开题报告.docx

缺陷与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缺陷与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开题报告题目:缺陷与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摘要: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优异电子输运性质的纳米材料,因此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交叉碳纳米管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碳纳米管交叉形成的结构,具有更复杂的电子输运性质。本文将从理论角度研究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关键词:碳纳米管;缺陷;交叉碳纳米管;量子输运性质1.研究背景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管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学、能源和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这些缺陷会影响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因此对缺陷的研究成为了碳纳米管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交叉碳纳米管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碳纳米管交叉形成的结构,具有更复杂的电子输运性质。交叉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然而,对于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理论角度研究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交叉碳纳米管的模型。首先,将两个或多个碳纳米管交叉形成的结构进行建模,包括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等。(2)研究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通过计算模拟,研究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局域化和传输性质的影响,包括电子密度分布、电子传输系数等。(3)探究不同类型缺陷的影响。分析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影响差异。本文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NEGF)等计算方法,以理论计算为主要手段,结合实验研究进行分析。3.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特别是交叉碳纳米管的量子输运性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本文对于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可以为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4.研究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2021年11月-2022年1月:阅读文献,了解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2022年1月-2022年3月:建立交叉碳纳米管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模型进行优化。(3)2022年3月-2022年6月:研究缺陷对交叉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和讨论。(4)2022年6月-2022年9月:探究不同类型缺陷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5)2022年9月-2022年11月:撰写论文,完成论文的修改和整理。5.参考文献[1]ZhangW,FanY,ZhangJ,etal.Defectsincarbonnanotubes:generation,functionalization,andapplication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2017,5(30):15335-15358.[2]LiL,LiH,LiuS,etal.Areviewofrecentprogressoncarbonnanotubebasedsensors[J].Sensors,2019,19(15):3338.[3]WangL,LiY,LiX,etal.Areviewofcarbonnanotubes-basedgassensors[J].JournalofSensors,2019,2019:1-14.[4]LiJ,LuW,LiangQ,etal.Carbonnanotube-basedhigh-performanceanodesforlithium-ionbatteries[J].JournalofPowerSources,2016,306:157-173.[5]WangJ,ChenY,ChenX.Recentprogressincarbonnanotube-basedcomposite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Materials&Design,2019,181:10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