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真伪识别及功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蒲公英的真伪识别及功效.doc

蒲公英的真伪识别及功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蒲公英的真伪识别及功效2013年06月15日本文导读: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别名:蒲公草[1-3]、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苦须、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婆婆丁(辽宁)、仆公罂(《本草图经集》。花期:3~8月使用部位:花、叶、茎、根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带根全草,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作用,对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蒲公英价格便宜,但其饮片仍有不少掺假使伪现象。常有将苣荬菜(北败酱)、苦苣菜、蛇莓、苔菜叶等类似物切碎后掺入蒲公英饮片中,临床使用时要注意鉴别。真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表面粗糙,棕褐色;根头部外围棕褐色或黑色。叶基生,多皱缩破碎,湿润展平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绿色(色泽鲜绿的就应该注意了),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中空似压扁的秸秆,且柔软(茎较硬必然有问题),常呈细长片形,上下几乎等宽,均2~3毫米,绝无分枝和节(有茎节或侧枝的一定不是蒲公英),每条顶生单支头状花序,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新生花茎较短,柔毛明显,顶部着生类蛋形的花蕾。气微,味微苦。饮片为其根、叶、花茎、花蕾及开放散开花朵的混合物。长段,叶多不完整;具长短不等或折弯的花茎,细看可见脱落的具花纹的长椭圆形瘦果,其余同药材。栽培品多为割取,几乎无根,叶和花茎常呈单个分散,花茎较长;饮片中其花茎也较多。其余同野生。掺伪品苣荬菜(北败酱)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经切碎后的碎段,其根圆柱形,表面淡黄棕色,根头部表面色不黑;叶皱缩或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无裂,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状抱茎;偶见茎,稍硬,不等宽,有叶痕。味淡,微咸。苦苣菜的嫩苗为菊科植物苦苣菜未长出茎的幼嫩全草,其极似蒲公英,属误采或切碎后混入,其根呈纺锤形,灰褐色,有多数须根。偶见茎,极宽大,呈柱形压扁状,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有羽裂,但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齿。气微,味微咸。蛇莓为蔷薇科植物蛇莓切碎后的碎段。其全体被白色绢状毛。湿润展平后完整者呈倒卵形,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表面黄绿色,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毛。具托叶;叶、托叶、叶柄均被白色毛茸,茎木质,较硬,可见节。有棕红色或暗褐色的聚合果;或可见三出的复叶,气微,味微涩。贡菜(苔干)叶为菊科植物贡菜(苔干)加工苔干后的叶子废料,经切碎后掺入蒲公英中,其皱缩,色相对较绿。展平后,叶子横长,主脉宽且柔韧,边缘有皱波及小齿,无裂隙。味微甘酸。另外也要注意混采混切现象,比如在收采时会附带采挖车前草,而在切制时又没有分拣出来,而导致混入。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