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医疗护理讲解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概述国内海平面地区诊断贫血的标准为二贫血的分类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为3类2、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3、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一.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系统: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失眠、畏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常见的症状。2.皮肤黏膜: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共同和最突出的体征。3.呼吸循环系统:轻度贫血--心肺功能影响不明显中度贫血--活动后可出现心悸、气短;严重贫血--轻微活动或休息状态均可发生呼吸困难。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可出现多尿、尿比重低、肾功能障碍等。4.消化系统的表现:食欲减低、厌食、胃肠胀气、腹泻或便秘、舌炎和口腔炎等二、辅助检查三、治疗要点▲对症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重要环节▲输血---治疗贫血的有效方法二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案例6-1男性,36岁。头晕、乏力多年,伴有痔疮。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肤黏膜苍白,毛发稀疏无光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血清铁6.5μ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问题:①主要护理问题?②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③健康指导内容?概述1.铁的分布2.铁的来源(每天需铁20~25mg)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从食物中摄铁1~1.5mg/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4mg/d)3.铁的吸收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二价亚铁易吸收、三价铁不易吸收胃酸分泌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利于吸收小肠上皮细胞能调节铁的吸收4.铁的转运和利用5.铁的贮存和排泄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排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主要从粪便中排出,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铁约1mg。病因二.临床表现1.引起缺铁原发病的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致黑便、妇女月经过多、肿瘤疾病的消瘦等2.贫血共有的表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急等3.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组织缺铁表现:如舌炎、毛发干枯、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匙状甲”。▲精神行为表现:如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异食癖等。三、辅助检查四、治疗要点(一)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痔疮治疗等.(二)补充铁剂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维铁控释片、富马酸亚铁等。网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3.肌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急于纠正贫血等。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铁剂总量。常用右旋糖酐铁。五、护理诊断及措施(一)护理诊断(二)护理措施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①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始。②同时服用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避免和谷类、乳类、浓茶、咖啡等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③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④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⑤铁剂治疗1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在治疗2周左右开始升高、约8~10周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或在血清铁蛋白>50μg/L后停药。2)注射铁剂:①注射前应做过敏实验。②避开皮肤暴露部位,采用“Z”字形注射或留空气注射法。③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射器针头后再注射。④经常更换注射部位。⑤注意不良反应(3)预防铁中毒.注射铁剂护理▲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处肌肉丰厚,用8~9号针头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避免皮肤染色:注射宜深,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5.输血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浓缩红细胞,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血过多过快诱发心力衰竭。6.给氧:严重贫血病人应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症状。7.日常护理:同贫血的护理。8.健康指导课堂小结1.我国最常见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E.恶性贫血2.铁的吸收主要在()A.胃B.十二指肠球部C.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D.空肠下段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