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及答案【汇编】.doc
上传人:Ch****91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及答案【汇编】.doc

2022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及答案【汇编】.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12/NUMPAGES总页数122021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及答案【汇编】(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句话说明了()①有梦想就能取得成功②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③梦想带给我们激情,有梦想才有追求④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人生梦想成真的机会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3、交际问题一直是学生的“第二大伤心事”。心智不够成熟,使得中学生交友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你认为友谊中存在的误区有()①不是所有的期待都能在友谊中得到满足②友谊是一成不变的③竞争会伤害友谊④朋友相处可以没有或牺牲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同学选择了以旅游、娱乐等方式过“十一”,而某中学七年级(4)班的同学则参与到了义工活动中去。他们来到了地铁站、博物馆、图书馆……中学生参与义工活动()①有利于领略生活的意义②有利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③有利于传递美好的情感④不利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默默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承担责任就是要放弃个人的一切权利B.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C.人尽其责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社会D.逃避责任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6、电影《青春万岁》中的李春学习成绩拔尖,但她自负、冷淡,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别人跟自己过不去。后来,在集体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她的性格渐渐变了,她开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真挚,开始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李春的转变告诉我们()①美好的集体充满关怀与友爱②良好的班集体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家园③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④良好的班集体不利于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下列选项中与图寓意最一致的是()A.自信的人能够正确对待失败B.对他人的建议应该平静地接受C.梦想能不断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勇气D.如果成功有秘诀,那一定离不开坚持8、漫画《特权》违背了()A.权力至上的原则B.权大于法的原则C.法律的强制性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此,初一(6)班举行了“中国梦,少年行”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以下同学发言,你赞同的是()①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关联着民族的复兴②青少年还小,中国梦离我们很遥远③“少年行”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④青少年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孔子的学生曾子终生力行“自省”这一主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这一做法有利于()①检视自己的不足②发扬自己的长处③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保持健康的心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避险方式,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遭遇雷雨天气,站在大树下躲雨B.大风来临时,躲在大树、电线杆、广告牌下避风C.雾霾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戴口罩D.地震来临时,赶紧跳楼逃生12、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小李认真听取了同学们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小李认识自己的方法是()A.自我评价B.他人评价C.比较评价D.心理测量评价1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②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在实施、适用法律上平等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古今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