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股骨颈骨折疾病名称(英文)fractureoffemoralneck拚音GUGUJINGGUZHE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骨折、骨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中医释名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西医病因老年人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为此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衰,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余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压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压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所致,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常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强度与传播发病率据天津医院对13399例骨折病人统计,其中股骨颈骨折占3.58%。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随之增加,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分类:①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内收,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②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有颈部,此型较少见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患者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③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90°,Ⅱ型,30°—50°;Ⅲ型,>50°。④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病理变化:①血液供应的改变:特别是供应头部主要血运的上支持带动脉最易损伤,有时连同下支持带动脉一并损伤,而圆韧带动脉又供血不足,因而使股骨头缺血,以致骨折愈合缓慢、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②生物力学的改变:骨折后常使颈干角和前倾角最终未能恢复正常,亦可影响骨折愈合与股骨头的存活。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但中年、儿童患者亦非罕见。对任何一位中年以上的人,无论受伤外力如何,如在伤后感觉髋部疼痛,大粗隆有压痛,下肢呈外旋位置,即应考虑股骨颈骨折,虽然患者仍能站立或缓缓步行,亦不应除外股骨颈骨折。宜进行X线检查。典型的表现为患肢内收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畸形,这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患者仰卧时,患足倒向外侧,囊外型骨折更为明显。疼痛多不严重,但在肌肉痉挛或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则多有剧痛,轴心叩痛明显。除少数外展型骨折的骨折端嵌插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和勉强行走外,绝大多数患者在伤后都出现下肢功能障碍。股骨颈骨折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类(1)囊内骨折:指头下骨折和颈中骨折。头下骨折为股骨颈骨折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最差,易造成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颈中部骨折临床上最多见,常为内收骨折,血液供应亦较差,易发生骨不连,预后不良。(2)囊外骨折:又叫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充分,容易愈合,预后良好。2.按骨折线倾斜度分类①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之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