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docx

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2022-01-2519:00:02小编:admin丁督护歌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⑴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宋书·乐志说:“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车丸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日午收敛殡埋之。逵之妻,商祖长她,呼日午至阁下,自问殡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⑵云阳:今江苏丹阳。上征:指往北行舟。⑶绕:多。⑷吴牛:江淮间水牛。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⑸一何:多么之意。⑹壶浆:壶中的水。⑺督护歌:一作“都护歌”。⑻磐石:大石。⑼江浒:江边。⑽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①石芒砀:石头又大又多的意思。②掩泪:掩面而哭。这两句是借无情之石的悲愤,揭示船工和民夫的愤怒、感伤和痛苦——你看那无情无知的太湖大盘石,也掩面而哭,为船工和民夫的不幸而悲伤。以太湖石掩泪悲伤、化无情为有情的巧妙构思,不从正面着笔,反借无情之石的悲愤,进一步揭示船工民夫所受的残酷压迫,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翻译:溯流而上云阳城去,两岸有很多商贾大户。吴国水牛喘月的时节,拖船工人多么辛苦!江水混浊不可饮用,一壶水里面半壶是土。远处传来督护歌的吟唱声,心摧伤啊泪如雨。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就运达江边。你们且看那又大又多的山石,让工人掩泪千古悲伤。背景:李白漫游了祖国大地,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李白是一个很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游中他同情人民疾苦,也同劳动人民交往,写下了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和表达对劳动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诗歌。这篇丁督护歌就是描写民夫拖船痛苦的诗作。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今江苏丹阳)。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赏析:丁督护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全诗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突出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然后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议论,揭示劳动人民的痛苦没有终结,不仅深化了前面的描写,而且扩展提高了诗的主题意义。诗中的描写和议论,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加修饰,没有夸张,言近旨远,意蕴深厚,与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别是一种风格。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故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吴牛”乃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