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针菇产业区域结构一、区域发展结构2011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年产量达到99.04万吨,比2010年的65万吨增长了52%。江苏省2011年总产量达316381吨,比2010年232929.5吨增长了35.8%,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依然保持全国领先位置。(数据来源:食用菌商务网)2011年全国主产省(市、自治区)产量前十名及增长幅度排名省(市、自治区)2011年生产量(吨)2010年生产量(吨)相比增长量(%)1江苏省316381232929.583451.52山东省11361528230853853福建省10100581820191854辽宁省8001025371546395上海市7688031680452006广东省5522033723214977北京市4850028014204868甘肃省255001861568859浙江省2452523415111010四川省21360142447116201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日产20吨及以上的企业总计23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辽宁、甘肃、广东、山东、四川、福建、江西等9省市。其中以江苏省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最多(9家),但单厂日产量较小,多为20吨左右。工厂化企业日产量超过50吨以上的为4家,100吨以上企业1家(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产量包括下属5个工厂的日产量)。从企业的主要客户来看,金针菇工厂化企业目前仍以本地经营为主。2012年上半年星河生物公司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二、区域发展趋势我国的金针菇产业发展起源于福建、浙江等南方省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南菇北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原因有:1.沿海地区经济的发达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产业整体成本增加;2.多年的连续生产,导致当地资源的枯竭;3.北方相对干燥冷凉,利于环境控制盒优质品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我国西部金针菇产业崛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充分利用较低的原料、能源和人力成本发展金针菇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金针菇企业扩大营销区域的有利因素1.规避竞争压力,开拓新市场今年金针菇价格下跌主要发生在金针菇工厂化程度较高、产量较大的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倒逼成本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内地省份和市场相对封闭的二、三线城市金针菇供求平衡,价格少有波动,企业盈利也比较稳定;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县级地市,金针菇的价格基本维持在去年同期水平,甚至有所上涨。2.提高本土竞争优势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当地建厂、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地食用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投资者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市场、权衡利弊,制定相应措施,这将会成为一种缓解市场压力的较好手段。四、影响金针菇企业扩大营销区域的制约因素1.地方政府产业政策。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符合我国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新型农业的要求,对本地的企业可能会享有地方政府的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2.市场竞争加剧。目前我国大型金针菇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外扩,他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外企业也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最后,农户种植的产品虽然质量不高,产量也不稳定,但销售价格较低,这也对金针菇企业营销区域的扩大带来竞争。3.扩建工厂的资金压力因为金针菇的低温、保存期短等产品特性,大企业扩大营销区域的战略往往是新建生产基地(如星河生物的新乡基地、上海雪榕的山东和广东基地等)。虽然金针菇现代工厂化生产具有易复制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的扩张,达到规模化的生产。但是新的工厂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所需要的土地、设备、能源、人员等资源都需要比较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