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20级金融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大学2020级金融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含答案.pdf

安徽大学2020级金融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含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大学2020级金融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替代效应是指()。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效用替代闲暇的效用D.以上都对2.既要提高工资又要避免增加失业,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A.劳动的需求富有弹性B.劳动的供给富有弹性C.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D.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3.某一时期科技进步很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生产方式,这将导致()。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4.设某国的总人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A.17%B.34%C.25%D.20%5.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资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任何一种6.因为(),所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B.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7.某工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0元的时候每周挣800元,每小时30元的时候每周挣1350元,由此可以断定()。8.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挥作用D.无法确定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劳动的工资率小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可以断定()。A.产品市场是垄断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B.要素市场是垄断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C.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D.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垄断的E.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卖方竞争2.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加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能抵制垄断购买B.工会与资方建立工资合同或政府规定最低工资能够减少或消除垄断剥削C.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剥削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和要素市场D.当某种生产要素的VMP>MRP>P时,既存在垄断剥削,又存在垄断购买剥削LE.当某种生产要素的VMP<MRP<P时,既存在垄断剥削,又存在垄断购买剥削L3.随着工资率的不断上升,在()条件下,劳动的供给曲线就是向后弯曲的。A.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同方向的B.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反方向的C.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E.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4.工资率提高时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下列关于劳动供给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替代效应起主导作用,曲线将向上倾斜B.如果替代效应起主导作用,曲线将垂直C.如果替代效应起主导作用,曲线将水平D.如果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曲线将向下倾斜E.如果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曲线将水平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必然引起失业B.当工资率上升时,工人不一定愿意多劳动C.收入效应使得闲暇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化D.即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一个常数,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E.替代效应使得闲暇需求量与工资成同方向变化三、名词解释题1.劳动的替代效应:在劳动供给曲线中,曲线向后弯曲是由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的变化造成的。在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存在着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使每小时的劳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也就是使每小时的闲暇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存在着用较高收入所能购买的商品替代闲暇的倾向。在工资率提高时,劳动代替了闲暇,闲暇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这就是替代效应。2.劳动的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中,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存在着收入效应。当工资的提高时,劳动者感到自己较为富裕,因而希望能够享受更多的闲暇,在工资率提高时,闲暇代替了劳动,闲暇的需求量与工资同方向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四、简答题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答: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1)劳动供给水平。这涉及总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构成等;(2)工资率水平。显然,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曲线一般是自左向右上方上升的,即工资率越高,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就越多。但是,当工资达到一定的高度,即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