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版块特点。本版块带给我们三则小幽默,幽默是什么?二、新课。1、揭示本课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幽默,齐读课题——《秀才砍树》。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间学习生字。4、检查生字。5、检查读文,分自然段读文。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8、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一下段落?9、同桌间说一下各段的段意。10、指名说各段段意。三、写字。祖、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维持、状况、兆头、境地、根深叶茂"等词语。2、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秀才的可笑之处。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教学准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读中悟趣、以读代讲。1、指导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秀才在想到"困"这个字的时候,他心里想什么?2、分角色朗读,学会利用关键词演绎故事内容。3、朗读评价,在相互评价中提高朗读水平。三、合作表演。1、小组内分角色。2、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演绎,大胆展开想象,可以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表演。四、总结深化、揭示道理。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则古代笑话可笑在哪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秀才偏执迷信这一做法的可笑之处。2、利用关键词复述故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化。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预习下一课。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篇21早晨真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二、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节读课文。三、学习课文1、教学第一小节。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2、学习第二小节。(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指导朗读: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3、自由朗读3、4、5节。(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2)质疑问难: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四、总结2早晨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捧着鲜艳飘飘奔跑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2、重点指导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三、朗读指导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篇3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二、自读课文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3)结果怎样?2、学生自读。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四、再读课文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六、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2、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