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让孩子信任家长一、问题篇我看见在坐的各位朋友,大都是爸爸妈妈,也有爷爷奶奶。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却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呢?我的儿子今年10岁,我曾经拿了一份小学生问题调查表,其中有一道题是让孩子说出:你对家长和老师想说的话和建议。我把孩子叫过来,原以为他会很痛快的说出来,没想到,孩子却说:“反正你又做不到,说了也白说,我还是不说了”。我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做不到?”孩子说:“我还不知道你?”说完就走了。从他的语气里,我听出来了,孩子根本就不相信我会理解他,采纳他的建议。我很失望,也很伤心!我为什么会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是我不够关爱他吗?是我照顾他不够细致吗?正巧没过了几天,孩子在看CCTV少儿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让孩子门大胆的说出:你对家长最不满意的10件事情,孩子们提的第一条就是:家长言而无信,而且家长对孩子也不信任。儿子在跟前拍着我说:“你就是这样的人。”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了。所以才引发了我今天想讲的内容。二、问题的成因篇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遭受信任的危机呢?我在这抛砖引玉的归纳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懂得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压制,束缚孩子,这就与孩子的意愿产生了矛盾冲突。(二)家长不尊重孩子,没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孩子觉得自己跟家长间产生了代沟。(三)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守信就是对自身诚信度的提升。(四)当家长由于某些自身原因不能信守承诺,却不对孩子道歉,而是用某些借口继续欺骗孩子,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说谎的坏榜样。(五)家长在物质上的给予十分慷慨,精神、时间上的付出却相当吝啬,例如爱与诚信。(六)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总会以一种审查或者疑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所做的事情,长期的缺乏沟通便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的感觉。就其实质来讲,是孩子心里图式渐渐失去对父母形象的顺应。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我们做家长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在这里我想让大家配合一下,如果我说的以下几条哪位家长有的话,请大胆的打11,我想知道自己总结的对不对?1、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本,偷翻孩子的书包,抽屉等。还自以为孩子没发现。2、孩子提前完成了你布置的习题,但你看时间还没有到,又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习题?随意的改变跟孩子的约定。3、答应陪孩子逛街,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可没兑现,却认为是小事。跟本不去道歉。4、答应按时叫孩子起床,可自以为爱孩子,就延误叫孩子时间,撒谎说看错了。5、当孩子要求家长节假日陪自己去公园时,家长推说自己工作忙,太累了(其实闲着在家看电视),给孩子钱,让孩子自己去。6、当家长有事在外的时候,总是打电话质问孩子:你是不是没写完作业呀?是不是又在玩电脑呀?还是在看电视啊?怎么这么不自觉!这个时候,孩子的申辩,显的那么苍白。好,谢谢大家的配合!看来,我们很多家长有同感。如果在座家长朋友,您有2条以上毛病的,请您要注意了,这些错误越多,你在孩子面前的信任度就越低啊。其实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就会慢慢降低,孩子也就不喜欢听家长的话了。不信任家长了,沟通的欲望自然减少,这就造成家长孩子互不信任。据记者调查,79%的孩子不选父母作为倾诉对象。21%的孩子日记曾被家长偷看。55%的孩子期望能和父母顺利交心。45%的孩子表示曾被父母逼迫做过不喜欢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事越来越多,如何“处置”心事?成了亲子之间点击最高的话题。记者发现亲子交流的败笔随处可见,最亲的父母却是最难听到孩子真心话的人。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学生说,“日记偷窥是最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一旦发生,心里就会留下阴影。被偷看日记的孩子们会用逆反心态来捍卫自己的隐私,最后伤害自己。因此记者奉劝家长千万不要踏进雷区。第二个选择率比较高的原因是:父母的唠叨和堵话行为,这两点几乎让孩子们失去了倾诉的信心和兴趣。有位同学说:“爸爸妈妈只会讲学习,其他都不讲,而且太唠叨。”而有个同学说:“我时常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被父母用“你懂什么!”粗暴打断,顿时失去兴趣。他们说的总是比我多,而且他们总是说自己才是对的,那我还说什么?”还有的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是因为:家长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孩子说的很多事情家长都不明白,不了解,所以孩子干脆不说。显然,父母惯常使用的“轰炸”式的交流方式,孩子们已经十分反感。不尊重孩子话语权的家长只能将孩子推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