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戊午****jj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史相传,尧又称陶唐氏,故称唐尧,舜是有虞氏的成员,故称虞舜,禹是夏后氏人,称为夏禹。陶唐、有虞、夏后都是他们氏族或部落的称呼。他们以“禅让”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反映出当时A.邦国林立的政治局面B.即将进入阶级社会C.国家初始形态已具备D.部族联盟已经出现2.1979年,河南罗山发现了商代息国贵族墓,其墓葬制度和随葬品基本上与中原商文化相一致,但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又具有典型的南方特色。这表明在当时A.青铜器已经普遍使用B.南北方存在文化交流C.贵族制发展日趋完善D.中原文化向周边扩展3.公元前七世纪末期,西周王畿原邑的人民经常发出“夫谁非王之姻亲”的感叹。该现象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分封制B.礼乐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4.《左传》记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记·经解》记载:“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于方圆也。”两者中“礼”的相同内涵是A.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B.民众遵循的法律规范C.统治阶层的治国蓝图D.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5.春秋时期,以农村公社共同体为单位来统计和处理全国的土地和农业人口问题;战国后期,以家户为对象的户籍制度开始成为国家对基层管理的主要办法之一。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统一进程的加快B.分封体制的瓦解C.诸侯王权力加强D.社会生产的发展6.商鞅变法以后,秦制不允许大家庭的存在,“秦人家富子壮则分家,家贫子壮则出赘”。这表明商鞅变法A.违背了传统的人伦道德B.突破了宗法观念的束缚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D.扩大了秦朝的统治基础7.下表记载的内容出自《夏小正》。据此可知,以其为代表的古代历法一月农率均田,农厥末三月摄桑,委扬,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五月乃衣,启、灌蓝蓼,初昏大火中种黍,煮梅,蓄兰,叔麻,颁马九月树麦A.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B.体现自给自足的特征C.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D.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8.秦初,丞相王绾向始皇帝建议:“诸侯初破,燕、齐、赵、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李斯则认为,“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两者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推行郡县制B.削弱旧贵族的势力C.完善封邦建国D.建立合理的统治秩序9.汉初政治家陆贾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据此可知,陆贾A.倡导儒家民本思想B.主张与民休息政策C.崇尚秦朝政治制度D.批判汉初奢靡世风10.汉代辞赋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空间上,东南西北四面铺陈;数量上,植物动物世间能概括描述到的一切物体;体积上,山高水远,烘托夸大;用词上,极尽铺排,繁文缛丽。这反映出汉代A.百姓生活富足安定B.社会环境宽松和谐C.恢弘豪迈的统一气象D.民族交融的繁荣局面11.董仲舒在《王道》中提出:“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五帝三王之治天下,……毒虫不螫,猛兽不搏,抵虫不触。……德恩之报,奉先之应也。”这表明他主张A.尊崇儒术B.春秋大一统C.天人感应D.德主刑辅12.公元31年,汉光武帝下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并两次下令开狱“见徒免为庶人”。光武帝此举意在A.实现光武中兴B.缓和阶级矛盾C.打击豪强地主D.恢复社会生产13.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商舄。”他描述的是A.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华夷差别完全消失C.统治阶级因俗而治D.社会经济文化繁荣14.东汉末年,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指出无论出身背景,凡有才能者均可被录用。这一做法A.使官吏选拔走向制度化B.导致世家大族日渐没落C.意在纠正察举制的弊端D.利于恢复社会道德风气15.北魏初年,北方人口减少,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政府在代北地区推行“计口授田”之制。这一政策A.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B.使土地兼并现象加剧C.导致了租庸调制确立D.不利于政府加强集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