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小学语文六(下)期末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学年小学语文六(下)期末模拟试题.doc

2011学年小学语文六(下)期末模拟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学年小学语文六(下)期末模拟试题………………………………装…………………………订………………………………线………………………………………(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积累运用阅读习作总分一二三四五得分卷首语:同学们,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你掌握了不少知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你能从容面对,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祝你成功!积累运用——我积累我快乐一、字词百花园12%(4+2+3+3)1、即将毕业的你,将会在“毕业留言簿”上写一句什么话?请用最美的语言,最漂亮的书写表达你最深挚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的词语字形和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薄雾(bówù)缝隙(fénɡxì)处理(chùlǐ)调度(diàodù)B.要挟(yāoxié)痕迹(hénjì)重叠(chónɡdié)誊写(ténɡxiě)C.挖掘(wājié)模样(móyànɡ)复盖(fùgài)摩平(mópínɡ)D.瓶塞(pínɡsāi)既使(jíshǐ)平衡(pínɡhén)暂时(zhǎnshí)3、利用查字典知识填空。“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也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字典中的解释有(1)年。(2)记在书报上。(3)用交通工具装。(4)充满。下列词语中的“载”各是什么意思?请填序号。怨声载道()满载而归()三年五载()登载要闻()4、阅读下面一段话,填写适当的成语。小学六年的难忘时光,一转眼我们将挥手告别。回想起课堂上同学们愉快的学习情境,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形容;回首往日的校园活动,我们会用成语()、()来形容。现在,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心中真有点()。我想,进入中学以后,我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二、句子大观园23%(4+4+4+11)1、下面的句子有错误。不要急,请你用修改符号改病句。它们谢谢你了!(1)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2)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3)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2、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按照要求,改写句子。(1)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报告,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来到莫斯科当学徒。(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改为间接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里用“√”或“×”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1)“《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这个句子表达上没有毛病。()(2)“元宵、端午、中秋、除夕”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3)说话要注意语调、重音。如在回答“谁喜欢唱歌?”这句话时,说话的重音应落在“我喜欢唱歌。”中的唱歌上。()(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4、根据积累填空。(1)人们常用杜甫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2)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先做到正直。埃及有句名言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当我来到兰溪,欣赏着幽美宁静的山林精致时,不由自主地想起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当我置身庐山,则再次加深了《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旁观者清”的道理的认识。(4)爱国是什么?是林升在西湖边“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