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阅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初中阅读.doc

浅议初中阅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英语阅读山东省章丘市黄河乡中心中学逯德国邮编关键词:阅读教学250210语感培养联系电话李惠玲15589916672阅读理解题内容摘要:学生们在阅读了大量文章后,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感到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阅读习惯和能力欠缺,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关于阅读教学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衡量的。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阅读占了重要地位。阅读是接触英语,是吸收语言材料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和日常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阅读文章,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课文教学。但在实际情况下,学生们在阅读了大量文章后,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感到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阅读习惯和能力欠缺,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下面就其具体要求叙述如下:1不少学生一听读书就眼看着单词,手指着单词,默默的有时是轻声的,一个词一个词的都下去。不少学生和教师认为这样能集中精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实不然,因为说话的速度慢于阅读速度,而逐词阅读会使眼球停顿次数增加,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阅读速度。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就要培养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眼球运用能力,以扩大一眼所能吸收的词数,即所谓一目十行。教师应训练学生的辩词能力,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逐步摆脱逐词阅读习惯;要让学生摆脱默读习惯,可让学生在齿间轻咬一支铅笔,如果口一动,铅笔就会掉下来,引起警觉。2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生词,一遇到这种情况,不少学生就停下来去查词典,弄清以后再接着读下去。如此下去,整篇文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完。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上下文及语法词法知识推测词义。要确立一个词或短语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判断,文章的作者总是通过各种语言手段解释和说明关键词和生词的意义,提示出它与其他词、句及段落在语义上的关系,有时一些信号和标点符号也有助于词义的推测,理解了结构信号和关键词有助于理解长句、难句和关键句以及整篇文章。3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让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分析判断整篇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把主要精力放在文章结构,段落大意,全文主题和作者意图的理解上,不要拘泥于个别生词上。要通读全文,抓住主题句和关键句,同时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句段或结束句段,归纳出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4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思维活跃,要专心,在阅读过程中要能身临其境,融入文中去领悟作者的情绪和意图,不能分心走神。通过在限定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以解答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解答来培养学生养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习惯。二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1加强朗读增强语感英语学习中,读得越多、越好,就越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读到滚瓜烂熟时,文章中的短语、句子、表达方式就会被学生消化和吸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产生对语言文字明锐的感受力。2品味语句体会语感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主题句表达出来的。我们要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比较、分析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升华。在反复阅读中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加强了语感的培养。3背诵课文深化语感背诵课文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文字符号中的行义和已有的各种知识融汇,会共同作用与大脑,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思维、判断和分析,这就是语感的形成。预感强了,那么理解力就强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得体,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英语的高效率。三如何做英语阅读理解题1先读问题,弄清楚考查的要点。在阅读短文之前应先将这些问题细读一遍,搞清楚要点,以便在下一步的阅读中有数,有的放矢。2快读原文,了解大意。带着问题将原文一口气读完,了解文章大意,注意发现与文章大意有关的信息,在这一步里,除非是十分有把握的,可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否则暂不忙于答题。3细读原文,捕捉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中心。一般来说,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中心只要读者在充分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稍加归纳就能得出;而议论文的中心有的在首段,有的在尾段,有的在文中,这就要求读者要细心阅读,反复推敲。第二要抓住文章的线索。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重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第三要联系上下文及语法分析体会生词、难句。可以借助于上下文、构词法、逻辑推理等方法来分析。第四要注意文章的深层含义。有的文章,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事实去说明一个道理,阐明一个深刻的含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的寓意。4根据题意,肯定答案。对于所提问题可在短文中直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