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坡小学学校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高坡小学学校发展规划.doc

1高坡小学学校发展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坡小学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余庆县高坡小学位于龙溪镇与构皮滩镇之间,现下辖钟锋分校,教育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2人,学生191人。(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1、外部因素(1)教育发展形势喜人。我校于2012年3月搬迁至高坡村新华组新校区,属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规模的改善和提高,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充实。(2)学校的新修撤并将使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重新有机地整合,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空间。(3)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4)家长对办一所优质学校的急切期望。家长的共同愿望是办一所优质的学校,子女有优质的受教育的环境,这必然对学校工作给予配合与支持。2、内部因素(1)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得到了逐步的改善。(2)教师队伍思想意识较高,且纯朴,教师队伍相对较为稳定。他们的能够安下心来教书,也能够保障各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3)教师队伍具有踏实工作,团结互助的工作热情。(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综合素养较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3、教学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呈现空洞、表面等现象。4、学校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下,难吸引优质的生源。5、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6、地方经济条件较落后,学生外出就读较多。二、学校发展目标(一)、学校发展理念办学理念:立足现实,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制度保障(二)、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文化品味”特色的农村寄宿制小学。1、总目标的界定“文化品味”特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全体师生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以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带动家庭教育,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2012.1-2013.12)在政府投入办学、教育发展的大前提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初步体现“书香”味;同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逐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校园文化氛围初见成效;进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迈进一大步;启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将学校操场的围墙、绿化带等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第二阶段(2013.1-2014.12)逐步取消两间分校,优化学校各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全体师生的管理,将“依法治校”工作真正落实好,同时提高师生法制水平;建设规范,具有学校特色的班级文化。3、第三阶段(2014.1-2015.12)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文化氛围较浓,书香特色鲜明,自我学习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学校高效发展,在县、市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享有良好的声誉。(三)培养目标教师的培养目标:思德高尚、博学多才、教学艺术精湛学生的培养目标:知书达礼学有所长三、实现目标的措施(一)、德育工作建设1、强化教师政治思想意识的提高。2、改以往做学生思想工作单一说教的方法,变注重活动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1)学科渗透。加强对课程的管理,即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班队课。在学科教学中,以渗透思想教育为主线抓好学生的思想建设。(2)活动渗透。加强学校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3)环境渗透。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4)评价激励与检查督促相结合。制定并落实《高坡小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评比制度,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5)榜样示范。结合少先大队部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大力宣扬好人好事与学有所长的学生。(二)、课程建设(1)增设学科课程:增设学法指导课与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阅读的习惯。(2)强化活动课程。有计划组织适量的大小活动,如单项活动、综合活动、专项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才艺,培养兴趣,发展特长。(3)优化环境课程,开发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劳动,走向社会。(三)师资队伍建设1、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指导每一位老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个人发展规划。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的个人素质,实施分层培训。(1)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重点在专长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完善。给予外出参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