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显露出可贵.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让错误显露出可贵.doc

让错误显露出可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错误显露出可贵》---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新课程理念下,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上好一节课难,上好一节复习课则更难。上学年五月份学校组织评教评学活动,可我正好把新内容讲完,进入了复习阶段。因此,只好硬着头皮讲了一节复习课。在这堂课里我既没有制作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2、脱式计算:125×32×0.253、解方程:7.8+2.2X=100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5、小明的房间长4米,宽3米,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油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明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油漆?(每平方米大约用油漆0.4千克)6、六年级办公室买进一包白纸,计划每天用20张,可以用28天。由于注意了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只用16张,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一题即可。【片段一】师:每人发一张测试题卡,并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生:听完口令,马上动笔,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师: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生:一个都没完成。(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大叫起来)生:老师你在耍我们。师:我怎么耍你们了?生:你看,第7题。(随着他的提醒同学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师:真是我耍你们了吗?生1:不是,因为第一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只顾做题,连名字都没写。生2: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右上角了。生3: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应该能看清第7题的要求。······【反思】:平时在教学中,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正所谓:婆婆嘴碎,媳妇耳背。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于是我们便常常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我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想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做数学题时读题是多么重要的。我认为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片段二】:师:既然大家觉得这张试卷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共同完成2、3、4题,时间为六分钟。生:低头独立完成。(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师:哪位同学说一下第4题的算式?生1:300-60×4(其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老师没有急于表态)生2:我觉得应该是60×4师: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这是怎么回事?(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埋头思考)生1:老师,我发现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千米?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千米。生2:求离甲地多少千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师:王军错得好,李杰同学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刚才的错误就有了价值。【反思】:本环节也许应该感谢付雨佳,是她的迟疑使得课堂在那一刻峰回路转;也许还应该感谢马泉同学,是他的坚定使得课堂在那一刻精彩纷呈……正是学生们的思考让教学有了生成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首先是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每个学生的表情;其次,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心声,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最后,具有“让错误显露出可贵”的思想。课堂上,面对说错的学生,从不批评,相反以此引发学生去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更加真实有效。教学方式的革新,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案例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使每个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不管我们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要插进了学生的心田,它就会以别人难以感知的方式存活、生长起来,而且,它的果实会成倍地膨胀。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我们是否该再次认真思考---何为“数学思想”?何为“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