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疟疾诊断和治疗内容感染疟疾的途径2.输血一些低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3.胎盘带虫或患疟孕妇的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一、临床症状发作期寒颤期发热期发冷、寒颤消失,口唇等发绀亦随之消退,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血,口渴,头痛加剧,常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脉宏大,体温常可达40℃以上。患儿,特别是5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期一般持续2-4小时。出汗期患者大汗淋漓。始为面颊部和双手微汗,继而波及全身,衣被尽湿,体温迅速下降,甚至有降至35℃者。发热时的各种症状随之消失,患者顿感通体舒适,惟乏力疲劳,常安然入睡。此期一般持续1-4小时。反复发作患者症状较轻,发作二、三次后症状趋重,但在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又渐次减轻,甚至仅出现周期性的微寒、低热伴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间歇期复燃患者经一定的治疗或在机体免疫的作用下,发作停止,体内仍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无新感染且条件适宜时,残存的疟原虫再次大量增殖,一旦原虫数量超过发热阈值,又可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出现复燃。复发二、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1.4实验室检查1.4.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1.4.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2.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3.诊断标准3.1带虫者无临床症状,符合1.4.1。3.2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和1.2.2。3.3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3.3.1应同时符合1.1和1.2.1;3.3.2应同时符合1.1、1.2.2和1.3。3.4确诊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3.4.1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1;3.4.2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2;3.4.3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1;3.4.4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2。诊断方法鉴别诊断(2)肝大多见,时可见脾大;(3)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增加;(4)粪检可查见日本血吸虫虫卵;(5)血清环卵沉淀试验阳性,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等综合征。在疟疾流行区,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常误诊为疟疾。鉴别要点:(1)常在各类季节发病,有时呈明显的突发性和群体性;(2)发热伴咳嗽、有痰或无痰、鼻塞和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多次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均呈阴性。假性急腹症在恶性疟患者或间日疟患者中,因腹腔神经丛受累可致腹痛。此类患者以腹痛为主诉而就诊,易与阑尾炎、胆囊炎、胃穿孔等急腹症混淆。鉴别要点: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腹痛呈弥漫性且与疟疾发作相关,在以抗疟药进行假定性治疗后腹痛消失。对于多次血检阴性或虽检出疟原虫但抗疟药治疗后腹痛仍不见减轻者,宜进一步进行外科学检查。回归热常骤然发病,发热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常伴寒颤、出汗、关节酸痛和肝脾大等临床表现,易与疟疾混淆。高热呈持续性,较少波动,可持续约1周,继而进入间歇期,高热骤降,大量出汗,患者可呈虚脱状,约1周后又回复高热状态。血涂片或暗视野检查可检出螺旋体,但疟原虫呈阴性。败血症因高热伴寒颤,大汗和头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易与脑型疟混淆。发热无规律,常可在一天内波动数次,临床体检往往可查见炎症的原发灶或感染原因。血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以化脓性细菌多见,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但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始终阴性。急性粟粒型结核常呈高热,可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肝、脾大、剧烈头痛或嗜睡、神志不清等全身衰竭症状。X-线检查可见两肺均匀布满小米粒状阴影,抗结核治疗有效。血检疟原虫阴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厌食、肝区疼痛及压痛,可有黄疸或仅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不典型症状而与疟疾相混淆。主要靠血检疟原虫或检查肝功能试验区别。艾滋病(AIDS)以进行性CD4+T淋巴细胞的消耗、日趋加重且不可逆的免疫功能缺损为特征。感染初期,可见头痛、发热、出汗、全身关节酸痛及一过性皮疹等症状和体征。由于AIDS病流行区常与疟区交叉,因而时可与疟疾混淆。三、疟疾治疗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在临床上可控制症状,用以治疗现症病人,称治疗药。如氯喹、奎宁、甲氟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素类等。红前期裂殖体杀灭剂红前期裂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