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一初二初三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学初一初二初三知识点总结.pdf

数学初一初二初三知识点总结.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初一初二初三知识点总结1、有理数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肯定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4.肯定值:肯定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5.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异号相加,取肯定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6.有理数的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0×1=07.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8.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2、相反数和肯定值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2.肯定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肯定值。3.肯定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肯定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4.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从大到小的挨次,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3、角的相关学问点1.角: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3.顶点: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4.角的比较:(1)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围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2)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围着他的端点旋转,当始边和终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当它又和始边重合的时候,所成的角角周角。平角等于108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3)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5.余角和补角:(1)余角:假如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2)补角:假如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4、数轴的学问点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肯定值: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5、一元一次方程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性质性质一: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3.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⑴详细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⑵根据:等式性质2。⑶留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6、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留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确实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留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