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能减排问题的定量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给出了近些年来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总体情况。然后针对大气环境这一方面,对全国省会城市整体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了节能减排措施对于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评价,需要确立能反映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我国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遵循构建原则和按照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从能源、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经济效益等4个控制层面构建节能减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采用密切值法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不足,为今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评价结果客观、可靠,是开展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针对节能减排实施的总体情况,结合大气环境质量这一方面对总体情况进行映证和检验。在用大气质量间接评估节能减排作用的定量评价中,通过收集和整理得到全国省会城市近些年来整体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定法,建立隶属函数,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各年大气环境质量所属级别,并结合各年和各级别的隶属度对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最后我们得出了我国开展节能减排以来,全国的大气质量有着明显且良好的改观,而且开展的总体效果也是逐年见好。结合建立的模型和得到的结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继续坚持并深化节能减排的措施,这对于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字:节能减排密切值法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一、问题重述节能减排是我国应对资源紧缺、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节能减排考核体系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广泛的定性论述,定量研究成果尚不多见。附件1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附件2是关于节能减排的报道。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这一根本目的,为我国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请选择感兴趣的行业或者关于节能减排问题的某个侧面(比如:确立能反映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你们的模型结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二、模型的假设1.假设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2.假设将全国各省会城市的大气环境作为一个整体;3.假设评价空气质量的各指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忽略不计;4.假设2007年算作是已实施节能减排的年份;5.假设从官方获取的统计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三、符号说明符号意义单位第年的第个评价指标(=1,2,3,4,5;=1,2,…,15;将2005年看做第一年,以后类推)第年的第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t标准煤、t、、元第年的评价指标与最优点的距离(密切程度)第年的评价指标与最劣点的距离(密切程度)第年的密切值第个评价指标的最优点第个评价指标的最劣点第年第种污染物的全国省会城市年均浓度(=1,2,…,10;=1,2,3;将2005年看做第一年,以后类推)mg/m3第种污染物的第级标准浓度(=1,2,3)mg/m3第种污染物的第年的第级标准第年三种污染物的模糊评价矩阵第种污染物的三类标准浓度的平均值mg/m3第年的第种污染物的权重第年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隶属度)四、问题的分析为了应对资源的紧缺、减轻环境压力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节能减排政策。但在实施的近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对该政策实际上带来的影响作出定量评价。问题要求对节能减排进行定量的评价,而对于这个评价,影响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借鉴已有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将其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密切值法[1]对近些年来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作出客观、具体的定量分析,得出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密切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对所有指标进行同向标准化处理,然后找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分别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距离(即密切程度),将这些距离转化为能综合反映各样本优劣的综合指标——密切值,最后根据密切值的大小确定各被评价单元的优劣顺序。利用得出的优劣顺序,我们可以预见,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评价指标系数整体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的话,我们便可以得出,节能减排的实施是正确且顺利的,反之则说明技能减排政策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期望,环节能减排较原来并没有改观。此外,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是对节能减排措施一个很好的评价。对于环境好坏的评价,国家早已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因此我们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见表1,来对全国各省会城市的大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