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1尊敬的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说课,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工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也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理解,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下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因此本届内容在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建的.一节,是重点的一节。二、学生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4)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演绎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四、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1、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的方式(创设情景,引发兴趣)2、活动探究法(理论推理)3、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法:观察思考、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出课题2、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一)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告诉我们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上一节我们探2那么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表达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得出了呢?出示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二)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演示观察实验思考:(1)从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滚到底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谁得动能大?(2)从高度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哪个的动能大呢?(3)总结一些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结论:质量大,速度决定动能大小。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情境展示: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移动L,速度由V1增大到V2。提出问题:学生推导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综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导得出什么样的式子?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1)它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和v(2)这个过程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3)它涵盖了我们前面探究得到的结论W∝V2.于是我们说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Ek(1)概念:(2)动能的标矢性:(3)动能的单位:(4)动能式状态量还是过程量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组织学生一起进一步分析例1的推导结果:提出问题:(1)等式左边W的意义(2)等式右边意义是什么?(3)此式的又表达了什么意思?(4)结论.上面关系表明:概念: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1)W为合力所做的功,公式右边代表着变化量(2)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例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0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1、为什么动能定理能解决变力问题?2、建立动能和动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3、建立动能定理经历了那些过程?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