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syelc.com.cn/y9.html"监狱监控系统防雷方案随着社会通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贵重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的运行系统中。这些高精密算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耐过电压电流能力极低,无法保证在特定的空间里遭受雷击时运行。且各系统多包含大量的电子设备和监控、门禁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和监控、门禁系统通常耐电压等级低,抗干扰能力差,最怕受到雷击。且所有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区的居民及企、事业位的安全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采用较具可靠性避雷措施至关重要。本方案的制定,目的是提供出一套完整而易于操作防雷设计和运行解决方案供参考。一、总则1、通信系统电子设备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运行必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2、本方案的设计依据:1.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3.VDE0675《过电压保护器》、4.GA173-1998《监控、门禁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GB2887-89《监控、门禁场地技术条件》6.ITUK25《光缆的防雷》7.ITUK27《电信大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8.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9.GB50174-93《电子监控、门禁机房设计规范》10.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1.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2.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二、雷电波入侵监控、门禁系统可能途径1、雷电直接击中监控、门禁网络物理线路a.落雷点为电源高电压侧,雷电沿供电线路侵入到监控、门禁网络系统供电部分,产生过电流与过电压造成网络供电系统的UPS电源损坏、断电、致使整个系统瘫痪。b.雷电直击网络信号线路、沿信号进入监控、门禁网络系统,造成信号接口、接收系统、室内单元等主要设备损坏。c.雷击网络通信有线线路(如视频线、485线、DDN、帧中继、X25专线、电话线),产生强大的机械力,猛烈的冲击波,炽热的高温使通信线路损坏;过电压过电流沿通信有线线路侵入到网络系统内,造成路由器、交换机及前端设备的损坏。2、感应过电压a.回路感应过电压由于网络系统在建筑物内大量布设各种导体线路(如电源线、数据通信线、天馈线),这些线路、网络结构布局错综复杂,在建筑物内部的不同空间位置上构成许多回路,当建筑物遭雷击或邻近地区雷电放电时,将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脉冲暂态磁场,这种快速变化的磁场交链这些回路后,将在回路中感应出暂态过电压,危及与这回路相连接的电子设备。b.回路感应过电压网络通信线路上感应过电压分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主要是指架空线路位于雷击点附近,由雷云团先导通道中充满电荷,对架空线产生静电感应作用累积大量相反电荷,当雷云主放电开始,雷云中电荷迅速中和,从而使架空线上原先被束缚的电荷迅速释放,形成暂态过电压波。这种波以接近光速向架空线两侧传播,侵入线路两端连接的网络设备将其损坏。当雷电直接击在避雷针避雷带上时,由于雷电流幅值大,波头陡度高,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产生一个很强的瞬变磁场。这强大的磁场将直接在电源线或网络通信线路上感应出过电压,侵入到网络系统中,损坏网络设备。高强度(30KA雷电流)雷电放电可以对距离雷击点1km范围内网络系统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系统设备损坏。据统计,这种感应雷击事故占监控、门禁雷击事故的70%。c.耦合与转移过电压雷击引起暂态高电压或过电压常常可以通过网络线路耦合或转移到网络设备上,造成设备的损坏。3、雷击地电位抬高入侵建筑物在遭受直接雷击时,雷电流将沿建筑物防雷系统中各引下线和接地体入地,在此过程中,雷电流将在防雷系统中产生暂态高电压,如果引下线与周围网络设备绝缘距离不够且设备与避雷系统不共地,将在两者之间出现很高的电压,并会发生放电击穿,导致网络设备严重损坏,甚至人身安全。4、监控、门禁网络设备抗干扰能力分析因为监控、门禁及网络设备是由大量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其抗干扰能力弱,成虽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对低能量干扰比较有效,但对雷电电磁脉冲生成的过电压过电流技术比较薄弱,对浪涌或雷电磁脉冲特别敏感,仅十几伏的电压就可通过电源系统、数据传输线等途径将毁坏监控、门禁主板、RS-232口、多功能卡、网络设备。三、实施综合防雷方案1.监控系统防雷a.监控中心电源部分:安装三相交流避雷器(通流容量40KA),作为第一级防雷;各部分设备供电分线箱安装二级电源防雷模块;为了防止雷电流过大损害设备,应在HD-D220M40接相线的前端串接一片一位的空气开关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