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docx

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寄语]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1普济寺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过去在附近设有茶室,招待香客。这就是普陀山十景之一“静室茶烟”的所在地。普济寺后湾有真歇庵遗址,为本山禅宗第一代祖师真歇和尚修静处,其东无畏石高五丈、周百丈,上携“海天春晓”、“空有境”,并有一对联“寰区照瑞相,刹海遍潮音”。石巅过去有真歇禅师塔。西例另有岩。寺西过去有“清静庵”(又称“三摩地”),境中有亭,今已不存。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立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多宝塔。元元统年间(1333一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天历二年(1320_年)迁住普陀山。元顺帝曾赐号“广慧妙语智空宏教禅师”。他住持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禅寺)20_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得到江南诸藩王隆重接待,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派共五层,高32米,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桃台石栏柱端刻有护天神狮及莲花。座基较宽,平台的转角处及四周栏下饰有螭首,作张口吐水状。第二层之蟠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余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伽趺坐式,形象生动。塔刹为仰莲宝瓶。整座建筑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郁的元代风格。象这样的元塔,全国已罕见,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昔日,每当清晨,人们在太子塔院中闻听由普济寺传来的碎扬钟声,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普济寺后有一石,宛如三扇门板并竖,状如宝岛,叫“灵鹫石”,又名“慈云石”,上刻明会稽陶望龄的题词:“鹫岭慈云”。石隙间有泉流入寺,清冽有香气。明丁继嗣诗中“皈心来宝地,蹑足上慈云。泉溜穿橱入,昙香满院闻……何幸逢林远,幽探绝世氛”。说的便是这慈云石的胜况。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十年**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1979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浙江普济禅寺的导游词2普济寺占地三万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计231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在此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基座上。山门东侧是钟楼,重檐歇山山顶,内悬大铜钟一口,重3500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1820_年)。西侧有鼓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即“晨钟暮鼓”。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盤膝,一手拿一支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若难人布袋之中。殿后有香樟八株,直径0.8—2米,枝茂盖庭。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圆通”是观音菩萨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铜鼎炉,高约四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实鼎”、光绪辛丑(即1920_年)冬月吉旦“等字样。殿内正中端坐高达8.8米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加上中间供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两侧庑廊是罗汉堂,塑十八罗汉堂。普济寺后湾有真歇庵遗址,为开山祖师真歇和尚修静处,其东无畏石高五丈、周百丈,上镌“海天春晓”、“空有镜”,并有一对联“宝区照瑞相,刹海遍潮因”。石巅过去有歇禅师塔。西侧另有一岩,俨如狻猊,作跳跃状,无数为“猴岩”。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立有“多宝塔”。元元统年间(1333-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孚中名情信,浙江奉化人,天历二年(1320_年)迁住帝陀山。元顺帝曾赐号“广慧妙悟智空宏教禅师”。他住持宝陀观音寺十四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彻成,呈方形,共六层,高32米,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第二层之蟋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馀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跏趺坐式,形象生动。整座建筑造型别致辞,雕工精巧,具有浓厚的元朝风格。像这样的元塔,全国罕见,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普济寺后有一石,宛如三扇门板并竖,状如宝鸟,叫“灵鹫石”,又名“慈云石”,上刻明朝会稽人陶望龄的题词不达意:“鹫岭慈云”。石隙间有泉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