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3《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评价(下)》.ppt
上传人:波峻****99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3《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评价(下)》.ppt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3《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评价(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考复习系列课件63目录一草一木总关情初步感知形象特点: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因例说法形象:所言之志:特点归纳鉴赏步骤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导入回顾回顾归纳: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方法明确因例说法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导入分析举隅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中晚唐:宋代:二、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三、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四、艺术风格很不相同边塞诗派举例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初步感知形象特点:因例说法形象:所言之志:特点归纳鉴赏步骤写作方法:1、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2、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3、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