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量分析法.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pptx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挥发重量法第二节挥发重量法第二节挥发重量法第三节萃取重量法分配比萃取的完全程度。即:当溶质A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如已知水相的体积为V水,有机相的体积为V有,则萃取率可表示为:把上式分子分母同除以C水V有得:若使V有=V水,则简化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溶质,采取分几次加入溶剂,连续几次萃取的办法,以提高萃取效率。如果每次用V有毫升有机溶剂萃取,共萃取n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质的量减少至Wn克。则用90ml溶剂分三次萃取,则剩余物质质量和萃取效率分别为:第四节沉淀重量法过滤、洗涤第四节沉淀重量法第四节沉淀重量法第四节沉淀重量法若加入过量H2SO4,使沉淀后溶液中的[SO42-]=0.010mol·L-1,则溶解度为:S=[Ba2+]=Ksp/[SO42-]=1.1×10-8mol·L-1在200mL溶液中的损失量为:1.1×10-8mol·L-1×200mL×233.4g·mol-1=0.0005mg第四节沉淀重量法第四节沉淀重量法图示第四节沉淀重量法讨论:配位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从而增大溶解度当沉淀剂本身又是配位剂时,应避免加入过多配位效应与沉淀的溶解度和配合物稳定常数有关,溶解度越大,配合物越稳定,配位效应越显著A.温度:T↑,s↑,溶解损失↑(好处:可减少损失;T↑,吸附杂质少,相对过饱和度小,可获较大晶形)(合理控制)B.溶剂极性:溶剂极性↓,s↓,溶解损失↓(加入有机溶剂)C.沉淀颗粒度大小:同种沉淀,颗粒↑,s↓,溶解损失↓(粗大晶体)D.胶体形成:“胶溶”使s↑,溶解损失↑(加入大量电解质可破坏之)第四节沉淀重量法(1)表面吸附吸附共沉淀:沉淀表面吸附引起杂质共沉淀在沉淀的内部,每个构晶离子都被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并按一定规律排列,整个沉淀内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但在沉淀表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没被包围,特别是棱、角,表面离子电荷为不完全平衡,由于静电引力作用,使它们具有吸附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形成吸附层。然后,吸附层的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再吸引溶液中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扩散层。www.niuwk.com牛牛文库文档分享吸附规则第一吸附层: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再吸附与构晶离子大小接近、电荷相同的离子浓度较高的离子被优先吸附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沉淀吸附杂质量与下列因素有关:(2)形成混晶:存在与构晶离子晶体构型相同、离子半径相近、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杂质离子,沉淀时进入晶格中形成混晶(3)吸留或包藏:沉淀速度过快,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下来的沉淀所覆盖,包埋在沉淀内部,这种因吸附而留在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称为吸留。母液直接被机械地包裹在沉淀中,称为包藏。2.后沉淀:溶液中被测组分析出沉淀之后在与母液放置过程中,溶液中其他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组分(杂质离子)在该沉淀表面继续沉积的现象。后沉淀的特点:(与共沉淀的区别)(1)引入杂质的量与陈化时间有关,陈化时间愈长,引入杂质量愈多。而共沉淀量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2)温度升高,后沉淀现象有时更严重。(3)后沉淀引入杂质的程度,有时比共沉淀严重的多。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第四节沉淀重量法第四节沉淀重量法晶核的形成过饱和状态:当溶液中的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均相成核(自发成核):构晶离子因离子间的缔合作用自发地聚集而从溶液中产生晶核异相成核:由于溶液中的细小颗粒(如尘埃、不溶性杂质、器壁上粘附的细小颗粒等)的诱导作用,构晶离子在其表面聚集而构成晶核晶核的生长溶液中有了晶核后,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就可在晶核上沉积出来,晶核逐渐长成↓颗粒。由离子聚集成晶核,再进一步堆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微粒的过程称之为聚集过程。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又有按照一定的晶格整齐的排列在晶核表面从而形成更大晶粒的倾向,此定向排列的作用称之为定向过程。晶核的生长注: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决定于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比率大小。聚集速度<定向排列速度→晶形沉淀聚集速度>定向排列速度→无定形沉淀式中:s沉淀的溶解度。Q加入沉淀剂瞬间,生成沉淀物质的浓度。Q-S沉淀开始瞬间的过饱和度。(Q-S)/S:相对过饱和度聚集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相对过饱和度第四节沉淀重量法1.晶形沉淀:稀、热、慢、搅、陈2.非晶形沉淀:浓热、快、稀、电、再3.均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在溶液中逐步、均匀地产生所需沉淀剂,避免局部过浓现象,降低相对过饱和度,使沉淀在溶液中缓慢、均匀析出,形成易滤过洗涤的大颗粒沉淀。示例第四节沉淀重量法(二)洗涤:洗去杂质和母液选择洗涤液原则:溶解度小,不易生成胶体的沉淀→蒸馏水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