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2012年司法考试模拟题一第二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司法考试]2012年司法考试模拟题一第二卷.doc

[司法考试]2012年司法考试模拟题一第二卷.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司法考试模拟题一(第二卷)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刑法解释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刑法修正案(八)》第48条规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应当定罪处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认定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则是当然解释B.刑事立法解释和刑事司法解释均具有法律效力,当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C.针对某一个问题,司法机关先后颁布了多个司法解释,适用最新的司法解释D.将不能透支的借记卡解释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属于类推解释【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刑法解释。选项A正确。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然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例如,《刑法修正案(八)》第48条规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应当定罪处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认定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则是当然解释。选项B错误。刑事立法解释和刑事司法解释均具有法律效力是正确的,但是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当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适用立法解释优于司法解释的原则。选项C错误。根据2001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因此,在同时具有新旧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应当按照从旧兼从轻的原则解决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选项D错误。将不能透支的借记卡解释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是扩张解释,并不是类推解释。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康某一日开车经过一条比较偏僻的公路,发现被害人赵某因交通事故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中,即将赵某抱上自己的汽车,准备送到医院。但因担心被误认为是肇事司机而在途中改变主意,将赵某抛弃到路边林中,致使赵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康某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李某拦路抢劫对行为人吴某实施暴力伤害,吴某奋力反击,当场将李某打成重伤。吴某发现李某躺在地上,血流不止,非常痛苦地在呻吟,但没有对李某实施任何救助行为,而是径行离开了现场。3个小时后李某死亡。吴某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郭某独自外出爬野山,捡到一弃婴,十分怜爱,便带回家中。后得知该婴儿有病,郭某因无力负担婴儿的医疗费又将该婴儿送回原捡拾地点,后该弃婴被冻死。郭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鲁某是藏獒发烧友,其在家饲养了一只纯种藏獒,一日该藏獒偷偷溜出家门,并对正在路边玩耍的邻居家的小童进行撕咬,前来寻找藏獒的鲁某见状并未制止,导致小童被当场咬死。鲁某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不作为的犯罪。选项A说法正确。赵某因交通肇事身受重伤,康某虽然与该事故无关,但是康某之前心生怜悯将赵某救起即产生了作为义务,应负责将赵某送至医院。后康某改变主意将赵某遗弃至偏僻处,致使赵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此种情况下康某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选项B说法错误。吴某之前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后防卫人没有对行为人实施救助的义务,因此,吴某没有救助李某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选项C说法正确。郭某捡回弃婴的行为属于先行行为,该行为引起了一定的照顾义务,郭某之后没有履行照顾弃婴的义务,反而将其遗弃在原来野山里,违反了该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选项D说法正确。法律明确规定,饲养动物的人有保证自己饲养的动物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饲养人看见自己饲养的宠物撕咬儿童而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应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3、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苏某持刀追杀李某,李狂奔逃命。在逃跑过程中被突然驶来的汽车撞死,如果不是苏某的追杀,李某不会被撞死,因此苏某的追杀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孙某与张某有仇欲杀之,某日孙某在海边将张某打成重伤致昏迷,孙某以为其死亡便离开,结果海水涨潮造成张某溺亡。孙某的行为与张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任某欲杀刘某,将其打成重伤濒临死亡,任某突然感到害怕便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