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门禁系统标准方案_标准.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8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指纹门禁系统标准方案_标准.pdf

指纹门禁系统标准方案_标准.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门禁系统方案书成都创宏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红瓦寺17号凯悦新城1205室电话:028-854392008543997013881831219联系人:杨胜东E-mail:Jack11166@vip.sina.com成都创宏科技有限公司指纹门禁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深入普及,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由原来单一的文字处理向管理控制方向发展。管理工具形成了从人工管理到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的格局。成都创宏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国家“金卡工程”,专业从事金卡系统开发应用及机具生产,下设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系统工程及客户服务等部门,具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的系统有: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保安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所有的系统都可采用感应卡操作,轻易实现一卡通用。整套系统既可一次实现,亦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分步实施,还可为客户特殊需要对软、硬件量身定做。公司致力于金卡工程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并且拥有着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所有的系统都可提供完善的二次开发底层软件、硬件接口程序,可以轻易地与其它系统相结合,增加系统的应用领域。一、前言现代高新科技突飞猛进,生物识别在安全认证和身份识别方面综合解决了仿制、冒用和遗失等问题,正以其领先的优势逐步取代证件识别、智能卡/IC卡识别等手段。其中相对于声音、脸形、掌纹、虹膜、DNA等生物技术,指纹识别凭借其安全准确、使用方便、设备简洁和功耗低等明显优势,成为目前性价比较高的优选方案之一。二、系统概述、设计原则和功能特点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9号凯悦新城一区1205室E-mail:Jack11166@vip.sina.com电话/传真:(028)854392008543997013881831219成都创宏科技有限公司指纹门禁控制系统2.1设计原则由于安全性和高效率管理的需要,门禁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系统的实用性门禁系统的内容应符合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离实际需要偏离太远。因此,系统的实用性是首先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同时,系统的前端产品和系统软件均有良好的可学习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操作性,使具备电脑初级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值班任务的操作水平。系统的稳定性由于门禁系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工作的系统,并且和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求系统要有三年以上市场的成功应用经验,拥有相应的客户群和客户服务体系。系统安全性门禁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强大的实时监控功能和联动功能,充分保证使用者环境的安全性。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9号凯悦新城一区1205室E-mail:Jack11166@vip.sina.com电话/传真:(028)854392008543997013881831219成都创宏科技有限公司指纹门禁控制系统系统功能及组成该指纹门禁系统主要是指纹处理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其中,指纹处理器负责脱机实时指纹登记和比对、指纹模板存储以及跟PC机进行联机通信等;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控锁和报禁处理,执行指纹处理器下达开门、报警、启动门铃等指令及提供485通信多机连接端口等。该系统即可独立使用,也可联网使用,通过指纹验证控制出入,同时产生相应的开门时间记录,为考勤管理提供原始的数据依据。系统可扩展性门禁系统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可扩展的实际需要,亦即:可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子系统,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保持长时间领先地位,成为智能建筑的典范。系统设计时,对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合理配置,并且这种配置是可以改变的,设置甚至在工程完成后,这种配置的改变也是可能的和方便的。系统软件根据开发商符合不同历史时期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升级和完善,并为相应的应用客户进行软件升级。同时,可以扩展为考勤系统、会议签到系统、巡逻管理系统,就餐管理系统等一卡通工程。系统易维护性门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的运转真正做到开电即可工作,插上就能运行的程度。而且维护过程中无需使用过多专用的维护工具。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前端设备的配置都充分仔细地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并实施了相应的认证。我们在做到系统故障率最低的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因为意想不到的原